第163章(第3/4 頁)
進攻。
在城市巷戰中,蘇軍的坦克強擊群經常遭到埋伏在碎石堆裡的德軍襲擊。而且德軍士兵採用游擊戰術來對付蘇軍坦克,只要一擊得手,就迅速遁入房屋深處或地下通道。
蘇軍為了剋制德軍的游擊戰,直接用火炮轟擊前進道路上的建築物,把臨街的房子全部炸燬,然後再推進。
碰到入口狹窄的地下室或地下通道,還會使用火焰噴射器。在一些建築內,來不及拔槍的雙方士兵甚至會上演肉搏戰。
德軍充分利用城市下面的下水道、地鐵線路、地下管道和排水溝進行機動靈活的偷襲,狙擊手也會時常發射冷槍。在德軍的抵抗下,蘇軍坦克部隊和步兵遭到巨大傷亡。
不過,由於蘇軍具有巨大的兵力和武器優勢,德軍的抵抗據點最終被一一拔除。
蘇軍為了減少傷亡,空投了大量傳單對德軍發動宣傳攻勢。甚至一些傳單還是“安全通行證”,拿著這種傳單的投降者,不僅可以免死,甚至可以減少刑期。戰後蘇聯宣稱,他們的宣傳攻勢取得了“顯著效果”。
4月27日,柏林城區的攻防戰逐漸向市中心一帶轉移,德軍人員持續減少,陣地也不斷縮小。當天夜裡,蘇軍已把柏林市中心所在地—蒂爾加滕沙洲團團包圍。
德國主要機關,包括帝國辦公廳和國會大廈,以及德國元首希特勒,都在這個沙洲裡。
蒂爾加滕沙洲四面環水,蘇軍靠著強大的炮火壓制,利用各種方式渡河,很快便攻入蒂爾加滕沙洲。
朱可夫將進攻國會大夏的任務交給第3突擊集團軍,因為攻擊一個大樓不需要所有部隊都出動,所以第79步兵軍承擔了攻擊任務。
此時的國會大廈已經孤立,德軍對大廈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門窗都被封死,只留下一些孔洞進行觀察和射擊,大廈外面的空地上則佈滿縱橫交錯的各種壕溝。
蘇軍先是用火箭炮和自行火炮對國會大廈進行了30分鐘的狂轟濫炸,大廈牆面上瞬時千瘡百孔,躲在牆壁後面的德軍士兵也被炸得血肉橫飛。
趁著德軍火力被壓制,蘇軍兩個突擊營避開德軍正面火力,藉助障礙物的掩護潛入大廈前的壕溝裡隱藏起來,準備隨時衝鋒。
炮擊結束後,這兩支突擊營乘著德軍尚未組織起有效攻擊網的空隙,一舉衝入國會大廈。
進入國會大廈的蘇軍與德軍官兵立刻展開殊死搏鬥。
他們在房間裡、走廊上、樓梯口上演殘酷的肉搏戰。包括匕首、刺刀、火焰噴射器和重機槍在內的所有型別武器,都被派上用場。
,!
殺紅眼的德軍士兵甚至拿起反坦克火箭彈朝著蘇軍發射。火箭彈所到之處,蘇軍士兵馬上化作肉雨。如果蘇軍繳獲反坦克火箭彈,他們則會立馬還擊,讓對方也嚐嚐同樣的滋味。
硝煙瀰漫中,不斷有士兵從樓梯上或破損的樓板跌落到下方,摔在堅硬的地面上死去。
戰後毛熊老兵回憶起那次戰役依然心有餘悸,聲稱親眼目睹雙方像野蠻人一樣,進行赤手空拳的群毆,有的德國士兵在失去戰鬥力之後還會自爆。這顛覆了德軍以往的形象。
為了加強火力,蘇軍甚至把迫擊炮也帶進國會大廈,對著一切可能藏匿德軍的地方掃射。
蘇軍在付出極大傷亡後,終於將大廈下面幾層的德軍肅清,但是上面幾層的德軍卻拒不投降,由於他們居高臨下上,蘇軍的攻擊很困難。
急於拿下的蘇軍又派出兩個突擊營支援國會大廈。隨著德軍士兵的持續傷亡,抵抗越來越弱,蘇軍一層一層肅清殘敵,朝著國會大廈的頂部行進。
終於在22點30處,中士米寧率先摸到頂層,將一面紅旗插在被炸開一條裂縫的水泥雕塑中。
國會大廈的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