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然而僅是這些外界因素,也並不是造成藤白如此抗拒外界的理由。
從小時候開始,藤白就很少見過父母,父母因為生意的事情總是很忙,小學第一次發病進醫院,父母也沒有來醫院看過她,很忙,要為藤白的病賺到足夠的醫藥費,忙是沒辦法的事情。
父母總是如此說著。
所以總是見不到父母,藤白也從來不曾有過不滿的心情。
每次在醫院收到父母的禮物時,藤白都對未來的每一天充滿了希望。
那是因為,藤白知道自己是為父母所愛著的,即使沒法經常見面,他們的心始終都是緊靠在一起的。
那是因為,藤白打心底裡相信她對父母來說是必須的,一家三口缺了誰都不行,她得趕快好起來才行。
但是……
&ldo;醫生告訴我們,你那次手術很有可能挺不過去了,我們才……&rdo;
溫柔的母親已經近一年沒有見過面了,再見面時,卻是吐露了這樣的話語。
因為唯一的孩子可能活不下去了,為了保險起見,就臨時決定再生養一個孩子,不過萬萬沒想到藤白挺過來了,後面的恢復期也恢復得很好。
這個孩子的存在就一直沒有告訴藤白。如果藤白這回沒有發現的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知道。
根本不存在唯一的愛。
被診斷說身體大體已經痊癒了之後,藤白特意提前出院了,沒有問過醫生,也沒有告訴過護工,在規定日期的前兩天,一個人偷偷地從醫院跑出來拿著積攢的零花錢,按照記憶中的地址跑回家,就像是悲劇主角命中註定無法迎來美好結局。
藤白得到了健康的生命,卻失去了唯一的家庭。
當然,這個結論在外界看來是決計不存在的,但對於年少且與世事少有接觸的藤白來說,就是如此。
在家中庭院中被父母扶著蹣跚學步的那個小孩子,得到了父母所有的愛。
她是被拋棄的那一方。
面對著藤白的控訴,父母沒有任何一方表示反對。
於是,本來還存有一點希望的藤白,絕望了。
前十五年的人生全為父母而期待生活著,在失去了目標之後,藤白再懶得去分辨包圍著她的那些目光,有多少是出於善意,有多少是出於惡意的了。
活著就是那樣活著的一種行為罷了。
&ldo;藤白同學,這個問題你來答一下。&rdo;
第一節課就被點名上黑板,老師很和善,在點到藤白時,還提醒了藤白那道題用到了什麼公式。
但藤白連書都沒有翻開,便是直接說:&ldo;我做不來。&rdo;
做不來是藤白真實的學力。她在醫院時雖然透過一些影片自學過,但也才只能做做型別題。
這所高中的學習課程本來就不是為了只學基礎的學生準備的,藤白剛上課,她甚至都沒能聽懂老師講的是什麼。
那都不是書上的題目。
這種反應對於透過了層層考試才進入這所高中的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藤白的語氣中甚至都沒有包含一絲對於老師的敬意。
如果那位老師稍稍有些意識到的話,就知道藤白除卻了這一句話之外,並沒有準備多餘的能夠包含惡意的字句。
沒有接受過多少善意的藤白,在那時尚且也沒有被多少惡意沾染。
但是沒有這樣的人。而就算有那樣的人,那樣的結果也不一定會有多好。最可能是會將憎惡的心情播撒到每個人身上的結果變成全部由自己一個人承擔。
只要在這種脆弱的關鍵時刻,被一個人抱以否定的結論,藤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