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揚州刺史(第1/4 頁)
建安三年的上半年,對於高寵來說,是記憶深刻艱苦卓絕的七個月。
對於剛剛從劉勛襲擾中恢復過來的豫章百姓來說,也是如此。
戰禍連綿。
生靈塗炭。
從年初的皖城大戰,到六、七月間孫策大軍的入侵,在這中間和平的日子只維持了二個來月,而在那些孫策大軍的經過的地方,曾經深挖淘空的河渠又再度的淤積,灌溉的生機無限的耕田也因為百姓的逃離而長滿了蒿草,豫章的繁榮得益於和平安定的環境,一旦戰亂頻頻,曾經繁榮鼎碾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現在,戰事停歇,擺在高寵面前的,是儘快的組織百姓回歸家園,復耕田地,恢復生產。沒有了仰以為食的稻穀,那些收攏逃難來的百姓又會淪為流民,軍隊的糧草補給也將出現困難。
農乃安定之根本也。
一縣如此,一郡如此,一國亦如此。
無農為基而奢談經商、冶工、理想、開拓,實若浮沙建塔,未成已先塌。
對於這一點,經歷過少年時流離顛沛生活的高寵深有體會,所以,這三年來,他在治理豫章時化最大力氣做的一件事就是:開壑建渠,復墾荒地,移民屯田。
屯田舉措看似不起眼,卻最能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相對於其它地方朝不保夕的動盪生活,高寵的豫章給予了最底層普通百姓一個活命的機會,對於這個機會,從兩淮豪強袁術和劉勛盤削下逃難來的民眾莫不感激泣憐。
這也就是豫章在經過幾次戰火肆虐後還能重新煥發生機的原因所在。
這一次,也是如此。
在顧雍、倉慈、劉基、杜襲等良吏不辭辛苦的奔走下,遭受到戰火的番陽等地慢慢的恢復了生產,逃離的百姓也紛紛回歸家園,而在廬陵一帶,由於一直生活安定,少有動盪,大賢者管寧的私學辦得有聲有色,吸引了大批從中原慕名而來計程車族子弟,其中更有象清河崔琰、沛國劉馥這般知名的人士。
在軍事上,七月的曲阿決戰之後,孫策退守吳郡、會稽兩郡,留在石印山的徐琨部在阻擊陸遜追兵一個月後,終因糧草告盡、孤軍無援而降。叛變的李術在得知孫策東返之後,試圖重回皖城老巢,結果在彭澤遭到徐盛的攻擊,一戰過後,李術兵敗被殺,餘部盡降。
廬陵方面,李通率軍從零陵東歸,乘著孫策兵敗的有利時機,大舉對依附孫策的諸個越族部落發動進攻,盤踞嶺南一帶的費棧餘黨在失去了孫策的軍事支援後,終被高寵殲滅,至八月中旬,除了在建安一帶有孫策的賀齊部尚在抵抗外,二年多來高寵、孫策在嶺南對峙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至此,高寵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佔據丹陽郡,將孫策勢力徹底封鎖在臨海的吳郡、會稽一帶,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與柳暗花明的高寵相反,等待著孫策的,則是窮途末路的窘境。
這是一向心高氣傲的孫策所不堪忍受的。
狼狽不堪敗回吳郡的孫策這一個多月來幾乎沒有下過病榻,多日的操勞加上兵敗的打擊,孫策終於病倒了,經醫師的診斷,乃是急火攻心之症,需耐心調養才是。
「仲謀,我讓你叫的子布、子綱、公謹、君理、德謀、子烈眾人可來了?」孫策強睜開一對鷹目,疲憊的問道。
「伯符,外面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吧,還是安心養病要緊!」病榻前,吳老夫人一臉的愁容,望著出征時生龍活虎的兒子,回來後卻成了如此模樣,做母親的心中如何不痛。
孫策強顏一笑,安慰道:「母親放心,策兒不礙事的。」說罷,向一旁的孫權使了個眼色。
孫權會意,扶起吳老夫人道:「母親,適才尚香妹妹在院中舞劍時不慎傷了手臂,聽醫師說血流不止呢,也不知道嚴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