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纏足2(第1/1 頁)
周嬤嬤走上前去問道:“可否用我們準備的襪子和尖頭布鞋?這是我們夫人特意為六姑娘,七姑娘準備的,都是上好的布料,柔軟舒適,可以減少姑娘們的痛處。”
那纏腳嬤嬤看著如此華貴的尖頭布鞋,忍不住讚歎道:“這粉色尖頭布鞋上的一顆珠子,大抵抵得上普通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了吧!不愧是江南尹氏。”
隨後,那纏腳嬤嬤接過周嬤嬤手中的東西快速的給尹子衿穿上,邊纏邊解釋道:“周嬤嬤,今天這只是第一步試纏,讓姑娘的腳慢慢習慣拘束,由松到緊,這一步大概要看用到兩個月上下。
第二步為試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半年左右,我會用勁兒試著將裹腳布纏至最緊。每三天拆一次,經過消毒後,得將四個彎曲的腳趾用力壓力向腳心內側,且要求姑娘下床走動,走動時全身重量皆壓在內彎的八個趾頭上,白天即痛得寸步難行,夜晚雙腳悶在被子裡,又痛又熱,十分難受。
有時,因消殺不小心抓破皮,還會導致血肉模糊,容易長出雞眼、發熱、紅腫。這段日子持續至消腫,趾頭近乎自然彎近腳底,腳型裹尖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這一步就要伺候姑娘的嬤嬤和丫鬟多注意了,要多督促姑娘下床走動,注意通風,注意衛生。姑娘出身大家,這些應該不需要我提醒。
第三步是裹瘦,這一步是最殘忍,也是最痛苦的一個環節。將整個腳掌的腳骨用力扭折,使其成彎弓狀,彎向腳心的四個趾頭緊緊壓在腳底下一半,由於裹得又緊又密,血液迴圈不良,身體的重量完全施於面積更小的腳底板,造成兩隻腳因疼痛無法動彈。潰爛、發熱、紅腫已是家常便飯,甚至會有小趾糜爛脫落的例子,直到腳部側邊摸得到腳趾,才可以說是驗收合格了。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周嬤嬤要格外注意一些。很多姑娘就是敗在這上面,腳部因為疼痛難忍,不願下床走路,到最後導致永遠癱在床上,不良於行,富貴人家還好,有丫鬟嬤嬤們伺候。在貧苦人家,那些姑娘們就完了,不良於行,基本就是殘廢,又有哪個人家會娶她。
時間久了,有因是女孩兒,創造不了什麼價值,自己的父母也就不待見了,就隨她自生自滅了。就像在大盛朝,這麼的注重孝道,伺候久癱在床上的老者,兒女們伺候久了,也會心煩,也會發脾氣。
哦!對了。還有第四步是裹彎,腳型變得又細又尖後,要將腳掌彎曲成一拱型。前段腳掌要與後段腳跟緊靠,曲平直凹至馬蹄型,才算達到標準。
腳掌因折曲,腳背隆起呈拱狀的才算好看,要是像香蕉一樣彎曲則不佳。這樣,腳長度減短,相對地,腳就變小了。這一階段疼痛情形相對減輕,也是能不能纏好三寸金蓮兒的關鍵。
我們大盛朝纏足,有的能纏成三寸金蓮兒,四寸金蓮兒,五寸金蓮兒……當然纏的越小越好,越能嫁個好人家,越能得夫家敬重,所以三寸金蓮兒是最好的。
那,還有最後一步,最後一步是保養。裹腳使得腳掌整個潰爛、發熱、紅腫是肯定的。要定時將裹腳布拆開,尤其接觸到血肉的地方,有可能粘著裹腳布,撕除時極為困難,且異常痛疼。
為了防止解開裹腳布後足部長大,也有裹著布浸洗的。水溫越熱,越能促進血液迴圈。為保持香氣,不至於發臭,便在水中加入香料,或者直接在腳縫間灑上白礬粉保持乾燥,或添上香粉,增加香味。並試穿新鞋,而有時鞋子過小,往往又要花一番功夫將纖足套入。
周嬤嬤,這是纏足十分詳細的過程。給您說,也是尹氏是大戶人家,對女兒們的纏足想是非常重視的,按照奴才說的做,保管姑娘們纏出男人們:()妾室男為,神醫庶子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