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毀人敗家唯毒品(第1/2 頁)
很多人初次聽說毒品,大都是從美麗的罌粟花開始的。
罌粟葉片碧綠,花型碩大,莖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
明朝詩人吳幼培曾經詠贊罌粟:“庭院深沉白晝長,階前仙卉吐群芳。”
罌粟並非生來就是一副惡魔的面孔,而是曾經它也長時間作為解除病痛的藥品,給人類帶來福音。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人類文明的早期,罌粟就在地中海西部地區開始了農業化種植。
後來,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現了提取罌粟汁液的方法。
在古希臘文獻中,多次提到了罌粟的種植,還有很多罌粟治病的美麗傳說,希臘人甚至把罌粟花雕刻在了神像上。
公元前5世紀,人們發現罌粟果的汁液可以充作藥用。
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將罌粟歸入藥品一類。
此外,大麻和古柯也作為藥物被人們使用。
大麻源於古印度,因能產生幻想的愉悅感,被形象地稱為“通往天國的嚮導”。
在阿司匹林誕生之前,歐洲各國一直把從罌粟中提煉出的鴉片,作為疼痛劑使用。
在我國唐朝時期,罌粟經阿拉伯人傳入中國。
在此後數百年內,罌粟在我國一直被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很多醫學書籍記錄了它治療痢疾、腹痛、咳嗽等疾病的功效。
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經過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後,潛在的危機也隨之來臨。
被稱為“三大毒品植物”的罌粟、大麻、古柯,開始在全球廣泛傳播。
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時,將古柯葉帶回了歐洲。美國西進運動時期,墨西哥勞工將吸食大麻的習俗傳入美國。
17世紀,在我國明朝時期,隨著鴉片輸入的不斷增多,民間逐漸出現了生吃鴉片的人。
此後,蘇門答臘人發明了菸草與鴉片拌和吸食法,經荷蘭人傳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後,開始出現供人們消費的“鴉片煙館”。
傳統毒品始於19世紀初,人們開始從、大麻、古柯等植物中,提煉鴉片、海洛因、可卡因等毒性物質,從此毒品登上了歷史舞臺,人類因毒品上癮的歷史也隨之開啟。清朝時期,我國人民受到鴉片的極大毒害。
18世紀中葉,英國為了獲取中國的茶葉、絲和布等商品,透過東印度公司等開始向中國大肆販運鴉片。1840年,清朝政府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並因而引發鴉片戰爭。
19世紀初,一些藥商將可卡因的發現視為巨大的發財機會,並迅速將其產業化。同時,毒品植物主要生產地轉移到了亞洲。
自此,毒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的泛濫!
毒品不斷變換面目,就像飛出潘多拉盒子的“魔鬼”一樣,蔓延至地球的各個角落。
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藥,最初的目的是解毒藥,鴉片是其主要成分,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
初次吸食鴉片,並不都是有快樂感,相反還有難受的感覺,例如噁心嘔吐、頭昏、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視物模糊,甚至有焦慮等,但此種難受感經幾次吸食後逐漸出現了欣快感,或者兩者並存,如此反覆後,鴉片的依賴性已經產生了。
一旦不再服用,便出現了使人更加難受的戒斷症狀。
作為毒品吸食,對人體產生難以挽回損害甚至造成死亡。
吸食鴉片後,可以初致欣快感、無法集中精神、產生夢幻現象,導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賴性,長期使用後停止則會發生渴求藥物、不安、流淚、流汗、流鼻水、易怒、發抖、寒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