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9章 蘇維埃聯盟解體(第1/3 頁)
時間的車輪在飛速轉動,世界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
1991年12月25日,時任蘇聯總統的戈爾巴喬夫,在電視上發表講話,宣佈蘇聯解散,自己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透過決議,確認蘇聯的終結,蘇聯正式解體。
蘇聯解體後,原來的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十五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其中俄羅斯被視為蘇聯的法律繼承者。
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它是一個由多個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成立於1922年。
蘇聯的執政黨,是蘇聯共產黨,它實行一黨制和計劃經濟。蘇聯的領土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蘇聯的誕生,要追溯到俄羅斯帝國的崩潰。
俄羅斯帝國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帝國,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困境。
1917年2月,俄羅斯爆發了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但是,臨時政府並沒有滿足人民的要求,特別是農民和工人的要求。
因此,革命的火焰繼續燃燒。
1917年10月,以列寧為首的布林什維克,發動了武裝起義,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面臨了內外交困的局面。
一方面,它要與反革命的白軍和外國的干涉軍,進行殘酷的內戰,另一方面,它要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革和建設,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年輕的蘇維埃政府,最終取得了內戰的勝利,同時也與其他國家恢復了外交關係。
為了鞏固和擴大革命的成果,蘇維埃政府決定將俄羅斯和其他蘇維埃共和國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強大的國家。
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影響世界格局幾十年的蘇聯,冷戰巨頭之一,華約帶頭大哥,誕生了。
它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四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後來,隨著蘇聯的發展和擴張,加盟共和國的數量增加到了15個。
蘇聯在其存在的期間,經歷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和變化,它在國內實施了工業化和集體化的政策,在國際上與西方國家,展開了意識形態和軍事的對抗,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它也在太空探索和核武器的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
蘇聯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它的影響力迅速遍及全球,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政治格局。
然而,蘇聯也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它的經濟增長放緩,它的社會問題加劇,它的民族矛盾激化,它的政治體制僵化,它的意識形態失去吸引力,它的外交關係緊張。
這些不利因素,導致了蘇聯的逐漸衰落和最終解體。
蘇聯解體的過程,可以從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開始說起。
戈爾巴喬夫是一位改革派的領導人,他意識到蘇聯的危機,他試圖透過實施改革來挽救蘇聯。
他提出了兩個著名的口號:改革和開放。
改革的目的是改善蘇聯的經濟和社會狀況,開放的目的是改善蘇聯的政治和文化氛圍。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和開放政策,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援,但也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對。
改革和開放的結果,並不如戈爾巴喬夫所期望的那樣,它並沒有挽救蘇聯,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蘇聯解體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85年到1988年,這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