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田畝改革之《四田法》(第1/3 頁)
·每一次大轉封,都是摸清楚領地情況的好時機,因為每次轉封領主的賞賜是以石高為單位的,但是在沒有收成前,並不能精確的知道每反田的收成情況。
因此奉行眾是根據田畝往年產量分為上中下三類,在乘以相應的田畝數得出這位家臣相應的面積。
而如果這塊領地的往年收成記錄缺失,奉行眾會召集當地的領民,根據領民人數進行反推田畝數,畢竟石高會作假,糧食不會作假,有多少糧食才能養活多少人。
秀家在年初的美作大轉封時,就派遣奉行眾跟著豪族前往新領,劃分新領,設定堺碑,美其名曰“防止發生邊界糾紛”
而隨著轉封結束,領主獲得一張畫有領地邊界示意圖的地圖,上面對山川河流都有進行標註,上面會蓋上秀家的押花與領主的押花以表示主家和家臣對封地邊界的認可。
秀家為什麼要在轉封時候做這種事情?因為此地獲得轉封的新領主也希望瞭解自己新領的真實情況,在這一點上秀家與新領主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在以往,秀家要進行檢地,或者新領主要進行檢地,往往會面臨更低階的武士或者地頭的抵抗,但是當領主和大領主站在同一陣線,手中有雄厚的實力作為底牌,你如果抗拒檢地,那就全部抓走送到岡山建城去。
美作國在被勘驗前,賬面全領表高145萬石,分封給豪族領地為1021萬石,直轄32萬餘石,是不是又差異?因為還有11萬石是屬於寺院的田產。
在經歷了半年的勘驗之後,秀家得到了美作的真實情況:全領176萬石石高,分封給豪族1021萬石,直領509萬石,比原本是表高資料高了189萬石。
這不奇怪,因為直領津山附近都是開墾百年的田畝,想要開荒增產幾乎不可能。最讓秀家驚訝的是,在美其名曰幫寺廟和武士領劃界時候,居然清查出美作寺廟田產高達2萬石!好氣啊~
其中。津山周圍直領有38萬石左右,剩下129萬石都在各個豪族交界處的零零角角,秀家準備拿這部分零角作為安置旗本備武士知行使用,未滿500石知行的武士不授予實地,而是折算城俸祿,秋收後統一發放。
根據美作轉封時候進行檢地的經驗,秀家準備趁著此次轉封備前和備中,對兩國的石高進行一次系統性的勘驗,儘管資料不可避免的還會存在誤差,但是依然能讓秀家發現許多未登記的新田。
只是這種檢地的方向並不能系統性的流傳下來,特別是天下承平之後,更是沒有檢地的藉口,如果你強行檢地,又可能會引來家臣和地頭的不滿。
但是如果你透過檢地,拿走領民開荒的田畝,那麼又會打擊領民開荒的積極性,這對於本家實力的增加是很不利的。
趁著這次機會,秀家在直領實驗田畝改革,並決定之後推行全領。
改革中嚴格禁止私人土地專賣,同時將田產分為授田、佔田、露田、倍田四類,這條法令名為《四田法》。
授田,你可以理解為給與農民的“知行”,這是宇喜多家授予你農民的,土地的主權是宇喜多家,所有權是農民你自己。
你只要還是本家的領民,按時交稅,你就可以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當然這裡的交稅物件為你這塊土地在宇喜多家登記的領主或宇喜多家本家。
這部分土地是被嚴格限制買賣與剝奪的,即便是豪族也沒有權利進行剝奪分配,大小事務都需要上報宇喜多家田畝奉行處置。
對於授田的獲取,秀家則以參考《宇喜多軍法》中軍功的獎勵來獲取。即每個頭顱記1分,每滿10石可以換10石的田地。只是農民比武士倍之,即10顆人頭可以換5石產糧的田畝。
這就是變現的軍攻授田!進一步刺激了領內農民對於軍功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