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花園改造(第2/2 頁)
個活,以後也算是有吹噓的資歷了。
他耐心地聽著賈蓉的奇怪規劃和要求,一些細節也同時用筆記下。
後牆門面房和院內房舍規劃完,又勘察水系。
小河水從後院流進來到出院,前後大約有兩米的落差。
賈蓉和霍承山一起尋找到可以起圍堰的地方,蓄水之後能形成個小湖泊。足夠提供一定的動力。
又在洩水處設計了一排工坊,用於將水輪的動力傳輸到此。
霍承山是徹底懵逼了,你這是寧國府還是工部作坊?
賈蓉要建工坊,一個是打算生產一些產品,二是他感覺生活有些不便利,想改造一些用具。
就像出行的馬車,用的是硬木包鐵軸承,轉起來費勁不說,還吱吱扭扭的響。車輛也沒減震,路面上任何情況都能直接反應給屁股。冬天可以鋪厚墊子,夏天呢?
賈蓉打算給自己造一輛四輪馬車,他原來在網上看過一些人的討論,我們歷史上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和歐洲相似的四輪馬車。
得出的結論很多,有說地形原因的;有說技術原因的;有說文化原因的,都有道理。
但賈蓉自己覺得還有一些原因,就是我們人多,人工賤。這就造成了上層管理者,沒動力去進行關於效率的技術研發,反正人多,拿人堆就是了。
還有就是我們是小農經濟,鄉下基本自給自足,加上對商人的看不起,所以商業欠發達,對於貨物的週轉需要不強。
而官府層面的大規模運輸有內河,還可以免費徵發徭役。
官員日常出行可以坐歐洲人沒有的轎子,完全靠人力減震,這個舒適度是任何馬車都比不了的。所以從民間到上層都沒有技術革新的動力。
我們的不思進取還有一個地理上的原因。
拜老祖宗所賜,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是個天然的防禦圈。
東北嚴寒,西北荒漠,西南峻嶺,東南汪洋。
地理為我們隔絕了大多數外敵。(所以我們內鬥很厲害)
在航海技術落後的時代,大海就是天塹。
只要防住北方草原的蠻族,就是關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從秦開始,一代一代不停地修邊牆。
話題扯遠,回到寧國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