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華夏一號坦克(第2/3 頁)
就有可能在未來的戰鬥中一舉擊潰敵軍,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科技不斷發展與創新的時代浪潮下,一款重達 15 噸左右的新型坦克應運而生,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閃耀登場。
這款坦克的出現,使得當今世上號稱最為強大的坦克瞬間黯然失色,淪為微不足道的存在。
其前置裝甲以令人驚歎的角度傾斜 60 度,厚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38 毫米。
經過精心計算和設計這種傾斜角度加上實際厚度所形成的等效裝甲厚度竟然高達 76 毫米!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早期的時候對於穿甲彈的開發還是很落後的。
因此當前主流的 37 毫米炮塔對這款新型坦克來說,根本無法造成有效的穿甲傷害,可以說其穿甲力幾乎為零。
不僅如此就連坦克的側面裝甲也是獨具匠心。
設計師們巧妙地運用了傾斜 45 度的設計理念,並將裝甲厚度設定為 25 毫米。
透過這種精妙的佈局側面裝甲的等效厚度達到了 35 毫米之多。
如此堅固且全面的裝甲防護體系,無疑為這款坦克在激烈的戰鬥中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
使其具備了出色的戰場生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款坦克在行走系統方面同樣有著卓越的表現。
它採用了八個小巧而精緻的負重輪,這些負重輪分佈合理、相互配合默契,有效地提升了坦克行駛時的穩定性和平順性。
,!
無論是穿越崎嶇不平的山地,還是馳騁於廣袤無垠的平原,它都能如履平地般穩健前行。
最終這款凝聚著無數智慧與心血的坦克被正式命名為“華夏一號”坦克。
由於之前與應天府府君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已然徹底決裂,從此形同陌路再無往來。
如今自身實力已然足夠強大並趨於穩定,再也無需藉助他人之勢來鞏固地位。
所以關於這款坦克的一切決策,皆可由己方全權掌控,真正做到了獨立自主,自主決斷。
這輛坦克配備著一門威力驚人的 50 毫米 l60 倍徑火炮。
其強大的火力足以洞穿當前市場上近乎所有型別的坦克裝甲。
不僅如此即便是在千米之外,被這門火炮成功擊穿的坦克也是比比皆是。
除了這門主炮,坦克還在前部設定了一挺 77 毫米口徑的機槍,用於近距離防禦和打擊步兵等輕型目標。
與之相配合的是在坦克內部的同一軸線上,同樣佈置了另一挺 77 毫米機槍,增強了全方位射擊能力。
此外坦克頂部還裝備有一挺威風凜凜的車載 127 毫米高射機槍,可以對空中目標實施有效的攔截和攻擊。
該坦克的成員配置合理且高效,共由五名人員組成。
分別是負責操作機槍併兼任通訊工作計程車兵、掌控坦克行駛方向的駕駛員、精準操控主炮的炮手、為主炮及時補充彈藥的裝填手以及統籌指揮全車作戰行動的車長。
這樣的人員搭配和武器配置,在實際戰鬥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加成。
由於坦克自身屬於封閉性的空間結構,可供觀察外界環境的視角相對有限。
因此若能儘早地察覺敵方坦克的蹤跡,就能在戰場上搶佔先機,取得更大的主動權。
在作戰時車長通常會手持高倍數的望遠鏡,仔細巡查四周的狀況,不放過任何一絲風吹草動。
與此同時炮手也全神貫注地透過瞄準鏡密切關注著正前方的情形。
當裝填手完成手頭的工作處於空閒狀態時,他便會藉助炮塔側面專門設計的觀察口,留意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