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火器製造局(第2/2 頁)
屋一百二十間,鍛造爐三十六臺。”
朱見深去看了一下所謂的鍛造爐,就是土鍋子鍊鐵,模具也是很粗糙。
來到了生產號的火銃邊上,拿起了其中一份,掂量了一下,分量很重。
最普通的火銃,長約一尺半(三尺約一米),但是挺重的,一人操作起來若非力士較為麻煩,而這正是現在神機營獵裝的制式火銃。
周壽介紹了一下:“當年於尚書帶領的京師保衛戰中,火銃大顯神威,讓瓦剌人的騎兵難以近身,射程足有四百尺。”
這種火銃在當年的京師保衛戰中大範圍的被使用,但是現在和十來年前的火器幾乎完全一模一樣沒有改進,因為大家都覺得夠用了。
說道京師保衛戰,朱見深就看了一眼于謙,于謙點點頭:“火銃威力確實巨大。”
“現在列裝神機營的火銃有多少?”
“京營外加邊軍達兩萬五千餘。”
數量確實是非常巨大,能在這個年代的生產工藝下生產出這麼多的火銃,投入必然是不少。
周壽接著說:“得益於大人曾經的部署,製造局在製造火銃上的資金充足。”
于謙打贏京師保衛戰見識火器威力,自然多投入了些。
“微臣和兵部的幾位經過計算,邊軍和京營共有兩萬五千只火銃應該是足夠用了。”
朱見深點了點頭,看向了另外一邊次品的火銃,這年代次品率還是高了些,好在火銃的主要材料可以回爐重造。
“除了普通的火銃,還有三眼銃,四眼銃,可以多發射擊。”周壽繼續給朱見深介紹著。
半天看下來朱見深就大致瞭解了這個時代的製造水平和能力。
落後的製造技術,低效的流程,很大程度上依託於工匠技術的合格率。
京師的製造局都這樣了,各地還有邊軍的估計好不到哪裡去。
朱見深對著周壽問:“舅舅,你覺得火銃這類火器對比起弓箭這樣的兵器,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威力大。”周壽幾乎沒有猶豫的回答。
“夫子,你覺得呢?”朱見深又問于謙。
于謙卻笑著搖搖頭:“火器威力雖然大,射程也遠,但是超出百尺範圍之後,火器的準度低威力也極具降低,京師保衛戰的時候依託於城牆優勢,以及齊射之威才有奇效,當年永樂皇帝靖難之時,南北兩軍交戰,南軍有藤盾或甲冑加身的將士,火銃的殺傷力就會大大減少。”
朱見深順著于謙的話說:“所以其實火器最大的好處是,簡單,便宜。”
周壽呆呆的看著朱見深,這兩個字好像和火器怎麼都搭不上邊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