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山水行車記錄儀怎樣除錯 > 第374章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第374章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我不叫謝石頭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星落門極品皇太子之貞觀永治聯盟:開局收徒李哥的我,無敵了四合院之開局娶個售貨員穿成惡毒反派,主角被撩瘋!重生逆襲:智謀登峰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崩壞世界的守護者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三國軍神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

見過扯的,但沒見過這麼扯的!

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寢裡,生活了近兩千年,誰信啊?

崔判官斜著眼兒看向黑無常,說道:“你前面的分析倒是可信,不過說到秦始皇還活著,就有點胡說八道了。就算他還活著,他能心甘情願地喝野菜粥嗎?”

“那這裡,除了咱們和秦始皇,還能有誰?”

崔判官還沒來得及回答,只聽得耳邊響起了極其震懾人心的鼓聲,有節奏地敲擊著,咚咚鏘,咚咚鏘……

崔判官閉上眼睛,側耳傾聽。

鼓聲還沒持續多久,就又傳來了幽深、悲悽、哀婉、綿綿不絕的壎聲。

八音盡出。

所謂八音,乃是我國古人將樂器按其製作材料分成的八類,既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樂記》中曾記載:“土曰壎,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鍾、木曰柷。”

土曰壎,用土燒製而成,外形似蛋,其大小近似人的拳頭,中空,頂端開一吹孔,胸腹部開一個或數個指孔,孔數不一。

竹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橫吹,類似於現在的橫笛。

革曰鼓,楹鼓也,高六尺六寸,設重鬥中,植以柱上。貫方蓋,凡樂之作,必先鼓以聲之。

匏曰笙,笙是一種吹管樂器,在《尚書》、《詩經》中早有記載,最早的實物出自於曾侯乙墓,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豐滿,低音渾厚低沉。

絲曰弦,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撥絃樂器。初為五絃,漢朝起定製為七絃,為禮器和樂律法器。音色,深沉如山間深潭,端正典雅,餘音悠遠。

石曰磬,因為是磬石製成,所以八音之中被稱為石。磬,被歷代帝王用在宗廟祭祀、宮殿宴享、朝聘禮儀等活動中。磬聲清遠而剔透,音色優美穿透力極強,其聲被寓意為鳳凰的叫聲。磬聲一振,鬼神必聞。

金曰鍾,編鐘,用青銅鑄成,音色清脆、悠揚,同樣如磬,也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編鐘,其又叫名鍾,把鍾依大小,有次序地掛在木製鍾架上,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漢代以後,編鐘的製造技藝就失傳了。

木曰柷,形如木升,上寬下窄,用木棒撞其內壁發出聲音,用來示意樂的起始,是打擊樂器。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宗主,這嘁哩咔嚓的,您聽出來是從哪裡傳來的嗎?”

過了很久,崔判官才睜開眼睛,用手一指南邊後宮陪葬群外,說道:“那邊!”

此時,牛頭和馬面帶的人全都回來了,他們也聽到了八音之聲,一個個神不附體,等著崔判官拿主意。

從後宮陪葬群回來的馬面,聽得尤為真切,說道:“宗主,要不然,我們回吧?這聲音令我心慌,《連山》也不是非取不可……”

崔判官冷笑道:“定是有人在裝神弄鬼!這裡越是古怪,就越有可能有《連山》,此時回去,豈不是前功盡棄了?誰如果再提回去,我先宰了他!”

“就是,有宗主在,怕個鳥!”黑無常道,“宗主,我帶人頭前引路,咱們一起去!真要有人,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聲音是從後宮陪葬群南的百戲傭處傳來。

所謂百戲,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各種雜技的合集,類似於現在的有口吞寶劍,腳踩火球,屬於民間之戲。

百戲起於秦漢,也有舞蹈和換裝表演,伴隨著樂器,可載歌載舞。

像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有一人飛三丸、五丸、七丸的影象,就跟現在的馬戲團,小丑在天上手拋小球,腳蹬獨輪車差不多。

目錄
抗戰之無雙戰將鋒戈之風起雲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