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第2/3 頁)
正經,當想要有所獲取利益的時候,只須略微示意,他的黨羽就會按他意思紛紛上奏,然後王莽就磕頭哭泣,堅決推辭,從而對上以迷惑太后,對下向平民百姓掩蓋自己的野心。
元始元年大臣們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王莽得知後,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獎勵他們四人,以後再考慮自己,他不顧太后的多次詔令,堅決推辭;大臣們不斷向太后建議,王莽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此外,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安漢王”太傅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卹,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元始三年王莽48歲,立長女王嬿為漢平帝劉衎的皇后,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並作八篇誡書與孝經。元始四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臺等禮儀建築和市、常滿倉,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於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又有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於是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錫。后王莽派風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後大加讚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其次透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聖人。
漢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而死,到12月漢平帝病死,王莽遂立只有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此時王莽51歲,改元居攝元年,此時王莽在朝中的勢力如日中天,幾乎等同於皇帝,這引起了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派的反彈。首先是安眾侯劉祟發難,居攝元年劉祟率領百餘人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著孺子嬰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嬰。同時王莽不斷調動大軍鎮壓,攻滅翟義的部隊;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亂。
自武帝以後,朝廷上的大臣與學者,論災異與禪讓的風氣頗盛行,時人認為災異是上天對人君失德的譴責。王莽大加利用,那些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王莽逼迫姑母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併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