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河北(第1/3 頁)
地黃四年,綠林軍一路凱歌很順利的就攻入了長安城,王莽則被起義軍戰士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就向杜吳問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斬了王莽的首級,收了王莽的璽綬,將王莽的首級送到了都城宛城。更始帝當時正坐於黃堂,令人取出王莽頭看了,高興地說道:“如果王莽不竊取帝位,其功當與霍光一樣。”更始帝的寵姬韓夫人笑著說:“他如果不是這樣,陛下怎能得到他頭呢?”更始帝樂了,於是命人把王莽的頭懸掛在宛城市中。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新朝也就此滅亡。王莽生前曾有六子三女,長子王宇、次子王獲、四子王臨皆因罪被王莽逼令自殺,當年也正是這般舉措,讓王莽在當時成為了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標榜人物,而他的其餘三子和一位養子則皆被綠林軍屠戮殆盡。
四年同月,綠林軍又順利攻下了洛陽城,並活捉了王匡和哀章,士兵把他兩也一併押送到了宛城,最後他二人也被處決掉了。十月,綠林奮威大將軍劉信擊斃劉望於汝南,同時殺了嚴尤和陳茂。更始帝於是決定定都於洛陽,以堂兄弟劉賜為丞相。申屠建和李松攻下長安後,又從長安送來帝王乘坐的車輛和穿用的衣服,又派遣中黃門從官奉迎更始帝遷都長安。更始帝劉玄登基坐殿後,李松與棘陽人趙萌向更始帝建議,所有功臣都應當封王,而朱鮪卻爭辯,認為漢高祖劉邦曾經有約,不是劉氏宗室不能封王,於是更始帝就定下先封宗室,封賞“太常將軍劉祉為定陶王,劉賜為宛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大將軍劉嘉為漢中王,劉信為汝陰王。”
這一封賞後,綠林軍的幾位元老和領兵大將們就紛紛表示不服,劉玄此人性格比較懦弱,又常有耳邊風在他身邊說還需眾人用力。於是,劉玄做了一個違背祖宗之法的決定,他又封“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城王,朱鮪為膠東王,衛尉大將軍張卬為淮陽王,廷尉大將軍王常為鄧王,執金吾大將軍廖湛為穰王,申屠建為平氏王,尚書胡殷為隨王,柱天大將軍李通為西平王,五威中郎將李軼為舞陰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襄邑王,大司空陳牧為陰平王,驃騎大將軍宋佻為潁陰王,尹尊為郾王。”這些異性王中只有朱鮪沒有接受,他推辭說:“臣不是劉氏宗室,不敢違犯漢朝王制。”最後死活推讓不肯接受,於是更始帝只好改任朱鮪為左大司馬,劉賜為前大司馬,使他們與李軼、李通、王常等鎮撫關東;同時又任命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共同主持內政。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定都於洛陽之時,以劉賜為丞相。當時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而赤眉軍則在齊地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除此以外天下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劉秀靠著呂雉陰家的家財萬貫總算是買通了一條路,認識了丞相劉賜,劉叔說道“您跟陛下是堂兄弟,難道我和您就不是兄弟了嗎?天下劉姓是一家,如今天下還未平定,各路起義軍分佔天下,陛下卻不肯用我,我實在不明白陛下為何厚此薄彼?希望臣相您能在陛下跟前美言幾句,天下還有這麼多不服從陛下的地方,這正需要我劉秀這樣的劉氏宗親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當年劉邦能容得下雍齒,難道陛下還容不得我劉秀嗎?難道其他綠林軍將領去了河北就沒有二心嗎?如果陛下真容不下我,我就立刻回南陽郡繼續耕田養家,只是這麼一來,我怕世人會說陛下氣量不足,天下之大竟然容不下我劉秀。若陛下能信任於我,讓我為陛下攻略河北,我定把大漢天下雙手獻於陛下,我也願把妻子陰麗華送回新野孃家作為人質,如何?”
於是沒幾日,丞相劉賜進殿對堂兄弟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他畢竟是劉家人,又有一身本領,綠林軍其他將領皆不值得信任,並且河北一帶太混亂只能是劉秀去了才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