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少年強(第2/4 頁)
抄並編號後,才會交於閱卷官員批閱。
秦剛非常輕鬆地走出考場,卻發現黃小個一直沒有離開。
正是看到前面已經有人交卷,他已經立在大門口候著,看到了秦剛,立即眉開眼笑地趕上來,先是遞上一條準備好的毛巾,說道:
“大爺現在就交卷出來了,一定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秦剛接過毛巾笑道:“不是叫你回家去等麼!等到現在,天還是怪熱的。”
“沒事沒事,之前我一直在蔭涼處待著呢!”黃小個開心道,“老爺跟我特意囑咐過的,就讓我在這裡等大爺考完出來。”
兩人便徑直回了家,秦福與盼兮問了些考試的事,張羅著趕緊吃了午飯,便讓秦剛回房去作後面考試的準備了。
因為接下來考的是詩賦,所以此時最主要的準備工作就是再去熟悉《禮部韻略》。
第二天的考試,前面流程一樣,只是考卷相對簡單些。
秦剛在案上開啟試題一看:
《殷其雷詩》一首,限七言律,以“殷其雷在南山之陽”為限韻字;
《一言興邦賦》一首,限五百言以下,以“一言而可以興邦”為限韻字;
宋代科舉大多沿用隋唐體例,詩賦之題基本都從儒家經典中尋找。
先看這次的詩題“殷其雷”,出自於詩經國風中的召南,後世公認是借妻子呼喚外地的丈夫歸家,而代指君王渴求天下賢良之士的求才之意。只有知道了這句話的出處,又正確地理解了它的意思,才有可能在考試中把詩的主題寫對。
求才詩,秦剛稍稍長出了一口氣。古代文人多自負其才,詩歌詠歎並勸君王惜才愛才的優秀詩作並不少見。如果要以宋代之後的名詩排行,清代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那一首可排為第一: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秦剛本來並非一定要去做“文抄公”的,終是放不下這首名詩的題意切合,然後再用考場下發的韻書一查,巧了:龔自珍這首絕句用的韻腳是雷哀才三個字,正屬於上平十灰韻,與限韻字中的“雷”字同屬一韻。
可能用現代人的發音,會奇怪這“雷”為何會與“哀才”在同一韻,這主要還是由於古漢語發音與現代發音之間的變化差別。換句話說,“開哀臺該才栽來呆腮”等這一批字,在宋代的時候,還是與“灰魁回梅雷崔嵬”等字是相同的韻音,都在“上平十灰”韻。反倒是“泰太帶外蓋”這些我們感覺是同韻母的字,卻是在另外的“去聲九泰”這一韻,而“蔡礙戴在”等這些字又是在另一個“去聲十一隊”韻裡面。
限韻沒有問題,那麼對這首詩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考場的時間也挺寶貴,考題要求的是七律,所以原本的絕句只有四句,秦剛便要給它“狗尾續貂”,再添四句。
只是,七律比七言絕句並不只是簡單地增加四句話。
就拿龔自珍的這首來看,原來的四句中並無對仗的句式,而七律卻要求三四與五六這四句兩兩對仗的,所以就要在中間插入,而原先絕句的三四句鏗鏘有力,擲地生聲,這時移到七八句作結尾也非常合適。
再看龔自珍的那首絕句的創作時代背景,是在封建王朝的末期,開頭兩句對腐敗官僚體系及當時政局昏暗的批判之意有些過於強烈,考慮到此時是在朝廷的應試場合,所以還是要想法稍稍收斂一點激憤的意味。
所以秦剛在考慮,接下來的三、四句詩,文采不重要,但穩重感卻是一定要加強,最好還是增補一點所謂的“正能量”。
然後根據七律的創作思路,在第五、六句適當引用些典故,也能為推出最後兩句的絕唱鋪墊氛圍。
最終,在稿紙上幾經思索,又塗塗劃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