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福澤鄉里(第1/5 頁)
第二天,秦剛不忘去了一趟驛館。
童貫得聞聽報,立即三步並作兩步地迎出來,口中不住地告罪:“昨日不是特意說的嘛,但凡有空,差人通知一下,小的過去便是,怎麼地勞煩修撰親自前來呢?”
“我與閣長都是早已相識的舊人,無須講究那些繁雜禮節。到了高郵這裡,閣長是客,我是主,哪有主人讓客人跑來跑去的道理!”
童貫現在雖然在皇帝身邊得到了得用,但到了文官面前,哪怕是楊知軍、呂知縣這些的人,雖然表面都會給些客氣,但骨子裡的蔑視與疏遠卻是顯而易見的。
倒是秦剛,自從在京城送年禮的那次開始,就毫不避諱地與其十分親熱而不避諱,一直是令童貫深有感觸。
讓得秦剛進了屋子,見四下無人,童貫才極其感激地說道:“劉都總管已經與我講過,去年官員要送一批宦官出宮,若不是修撰出言提醒,小的還不知如今會落在哪裡自生自滅呢!”
“我也只是隨口一句提醒而已,算不得什麼幫忙。”秦剛趕緊客氣道,心裡卻暗說:你若是知道了我是攔住了你去下任天子的身邊成為大玩伴,還能如此感謝我,那才叫誠心呢!
“劉都總管告老了!”童貫接下來說道,“官家給他的賞賜甚厚。劉都總管叮囑過小的,修撰不僅是點撥提攜過小人的貴人,更是這朝中數一數二的能臣,一有涉及到邊事、軍事的,若能找到向修撰請教的機會,那便是小人的福分!”
“啊,劉都總管那是太抬舉我了。童閣長可是要外出監軍?”聽到邊事、軍事,秦剛的心裡便有了點數,便直接問了出來。
“原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孫路調去了熙河路後,連遞奏章,稱青唐原為漢唐故地。而佔據此地的吐蕃部落分裂相鬥甚烈,其中還有人向我朝求援。而目前西北局勢平靜,宋夏談和,不怕兩線作戰。正是我朝對青唐興兵討伐,恢復故土之良機。官家讀後,甚是贊同,有意讓小人前去監軍。”
秦剛記得,童貫的確是透過征伐青唐之戰立下了他最初的戰功,同時也躋身進入如李憲、王中正這樣的知兵太監之列,更是為其之後領西軍征服方臘、再去主導所謂的聯金滅遼大戰奠定了基礎。
不過,童貫參加的征伐青唐戰事,應該是在趙煦去世,趙佶登基繼位之後。所以,這次童貫的參加,便就是之間那次小小的偏差之後所產生的蝴蝶效應了。
一方面,在面對於中原收復失地的邊疆戰略的大義之下,秦剛不希望這次被改變後的首徵青唐出現什麼不利的局面;另一方面,既然偏差已經產生,童貫提早進入戰場舞臺,何不坦然面對呢?
秦剛當下便不再猶豫,便將自己在西北之時,對於當地民生民風的認識、以及對西軍各個將領的評點介紹、還有對於青唐等地與緣邊諸路之間的牽動關聯關係,一一細細講來。
童貫原來便是拜在李憲的門下,既聽過這位師父征伐建功的輝煌,也見過其兵敗被問責後的狼狽。他既清楚如果此次領命監軍後,作戰順利而帶來的榮耀功勳,更是清楚,一旦失責落敗而產生的毀滅性打擊,因此聽得格外地仔細與認真。
而關於在實際行軍打仗之中,如何排程物資與軍械、如何排布軍陣與駐防;如何協調軍將與統帥、如何激勵士官與兵卒,這些既便是細緻無比的各點,在童貫的詳細追問之下,秦剛卻並無一絲一毫的厭煩,仍是毫無保留地傾囊而教,聽得童貫是敬佩不已。
當然,秦剛也告之,與自己一道去往西北的趙駟目前正在環州整訓禁軍,只要童貫有所需要,一定會成為他即將前往青唐地區最有幫助的臂膀。
童貫一聽此話,卻是正中下懷。
趙駟此前在秦剛麾下多番立功的勇猛事蹟,早已聽在他的耳內。而西軍之中多有驕悍之將,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