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3 頁)
1901年7月12‐20日,兩江總督劉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響應中央號召,聯名三次會奏,擬議變法,此即著名的&ldo;江楚會奏三疏&rdo;。第一疏論育才興學,所言以教育制度改革為主;第二疏論致治、致富、致強之道,所言以變通中國成法為主;第三疏介紹西法之&ldo;切實易行者&rdo;。&ldo;江楚會奏&rdo;體大思精,有破有立,其主要內容幾乎被全部批准,徑可視作晚清&ldo;新政&rdo;的操作大綱。因本文僅述廢除科舉,故此下除非必要,於&ldo;新政&rdo;其他內容不作介紹。
1901年8月29日,諭:今後科舉考試禁用八股文程式,改以策論試士。
張之洞是急先鋒
科舉創自隋代,至此已歷千年;八股文創自明代,至此已歷數百年。其利弊得失,言者紛紜,不勝指數,然括而言之,兩句話可以說明白。第一句話,科舉,是維持傳統中國內部階級流動最有效也最公平的制度性保障(拙文《廢除科舉得與失》略論此義,讀者有意瞭解,不妨參觀)。第二句話,八股文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乃至唯一方式,是廢除科舉的主要原因。
廢除科舉的急先鋒之一是張之洞,張之洞最為後人稱述者,是&ldo;中體西用&rdo;理論,若借用張氏的體用論概括清代的科舉制度,我們可以說,科舉為體,八股為用。科舉為體,沒問題;八股為用,大有問題。為什麼?因為,八股文根本就沒用。八股文在歷史上的&ldo;積極作用&rdo;,讀者可參看鄧雲鄉撰《清代八股文》,此不贅言;其消極作用,則以梁啟超所論最為曉暢警切。
梁氏謂,因八股程式規定,禁用秦漢以後之書,於是,大多數應試者皆不讀書(除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謂&ldo;四書&rdo;),乃&ldo;不知漢祖唐宗為何物&rdo;,&ldo;更無論地球各國矣&rdo;。然而,就是這幫人,一旦考取功名,竟也&ldo;致大位,作公卿,老壽者即可為宰相矣&rdo;。國民皆以參加科考的讀書人為表率,讀書人既如此,則國民盡成愚民。以此,欲不亡國,&ldo;豈可得乎&rdo;?&ldo;故深知中國實情者,莫不謂八股為致弱之根源&rdo;。
梁氏此番議論發表於戊戌變法以前,並直接促成1898年廢止八股,改用策論。但變法失敗,八股旋被恢復。然不過兩年,八股被再度廢除。可見,八股無用,漸已成為當時人士的共識。前雲科舉為體,八股為用;現在八股業已廢除,則科舉一變而為&ldo;赤身裸體&rdo;。當此大變革的年代,科舉之&ldo;裸奔&rdo;必須叫停,則又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早在1895年,與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初次見面,張之洞對教育改革的意見便令對方佩服。1897年末,張之洞派姚錫光赴日本考察&ldo;其國立學、練兵,興革之由,訓練之法&rdo;,似已有廢除科舉的謀劃。1898年,他所著《勸學篇》被光緒皇帝欽命刊發全國,儼然作為維新運動的指導性檔案。但是,變法失敗,他謹守&ldo;政治正確&rdo;(此為洋話,中國話叫做&ldo;明哲保身&rdo;)的信條,再不敢輕易吐露與康、梁等&ldo;維新派&rdo;相同的意見,儘管其立論基礎大相逕庭。至此,風向再變,連皇太后都認可廢除八股,那麼,前此未竟之&ldo;妥議科舉新章&rdo;的話頭,不又可以重新提起了?於是,&ldo;江楚會奏&rdo;中這才有了&ldo;酌改文科&rdo;的建議;於是,張之洞這才成為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入京前,在地方力倡教育改革;入京後,任大學士,派管學部,主持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