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2 頁)
觀念。
因此很可以想像得到,除了不願放棄任何的東西以外,波軍的部署計劃實在更無任何明確的作戰目標,只不過是過去的侵略野心,與今日面對著強敵必須作防禦準備的需要,二者之間的折衷而已。同時,波蘭人也誤認德國人會採取法國式的攻擊典型,那是不久就會退化成為陣地戰的。就這一方面而言,還有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也值得一提。剛剛在戰爭爆發之前,我們曾經接獲一個密報,那是與波蘭的理想攻勢意圖有關的。那是來自一個可靠的來源,據說波蘭總統或李茲- 斯米格雷元帥的親信人員,都主張波軍的部署應具有攻勢的性格,包括著把強大兵力集中在波茲南省區內的計劃在內。尤其是令人感到奇異的,據說這個計劃實際上是由英國人所建議的,姑不說是要求。在這種環境中,我們覺得這整個的情形都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是以後卻真正發現,波蘭人是的確在波茲南省區中集結有相當強大的兵力,儘管事實上,從他們自己的觀點來看,這也是一個最不可能遭遇到德軍攻擊的方向。在布楚拉(bzura) 河的會戰中,這個波茲南集團軍終於遭到了毀滅的命運。
事實上,在波蘭方面也並不缺乏合理的建議。據希萊德上校(l schneider)的報導,魏剛將軍(n weygand)曾經建議把防線設在尼門(nien)河,波爾河,拉柳樹,維斯瓦河,和桑河(san) 等河川的後面。從作戰上來說,這是唯一適當的建議,因為這樣才可以取消受德軍包圍的可能性,而且同時利用河川的障礙,也可以相當的增強其對德國坦克部隊的防禦能力。此外,這一條防線一共大約只有375 英里長,而從蘇華爾基起,到卡爾配提亞隘道為止的波蘭國界弧線卻長達1125英里。不過若接受了這種建議,則當然必須放棄整個的西波蘭,那卻包括著這個國家的最寶貴工業和農業地區在內,所以任何波蘭政府若採取這樣一個步驟,則可能本身就會先垮臺。同時更應記著的是,即使在戰爭開始時作如此廣泛的撤退,也都不一定就能使在西方的法國人,增強其進取精神。還有若把整個西波蘭都讓給德國人,那麼對於俄國人是否將產生一種鼓勵作用,又更是一個公開的疑問。他們也許會認為時不我與,就會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其在東面所可能分得的贓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