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輸(第1/2 頁)
午夜,
參與數模競賽的各個高校的精英也是一頭霧水,
他們與林葉、楊青青的想法差不多,有多種方向的思路,但是無法確定哪個方向更好,做出的模型與結果更為接近參考答案。
帝都大學,有一組參賽三年都拿國一的精英隊伍,
“老王,要不就從離散數學方向入手吧,再結合其餘幾種方法的一些亮點,感覺挺合適的。”
“確實,180種方向,怎麼看怎麼適合用離散模型,再配合幾何,我覺得這個思路肯定沒問題,且接近參考答案,具體結果還得看老李的演算法。”
“我程式設計沒問題的,前提是你們數學模型沒問題。”
幾個人一起討論。
老王此刻說道:
“之前我有一種模糊的感覺,現在終於想到了,是不是用分形幾何更為靠譜一點?”
另外一個隊友周某說道:
“分形幾何!?窩巢,我怎麼沒想到,離散化模型固然不錯,但是分形幾何更為完美。
那完美的迭代最佳化簡直是太美了,穩了穩了,我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輸!”
老王興奮的說道:
“這次高教社杯我們終於是看到希望了,能夠想到這種方法的全國絕對不超過十個隊伍。
但是能夠完美用分形幾何裡面的知識解決的,恐怕就只有我們與隔壁水木那個隊伍。”
第一個小問與後面三個問題息息相關,第一個問題做好了,後面基本穩了,
要是第一個問題做得不好,後續問題做得再完美,也無濟於事。
這也是他們覺得穩了的原因。
老李說道:
“所以今年對手還是老對手,呵呵,有趣有趣,今年一定吊打他們。”
錦大數院,
某個去年拿了國一的隊伍也分別討論得十分激烈。
“第一問絕對是離散化模型,180個不同的方位,怎麼看怎麼像,怎麼看怎麼完美,不會錯的。”
一個隊友說道:
“確實,離散數學我們可是學得十分不錯,應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做數學模型的隊長說道:
“沒錯,在離散化這塊,屬於我們的強項,以前模擬不知道做過了多少次,這次穩了,說不定還真有機會衝擊高教社杯。”
“隊長說得沒錯。之前李院士還給我們講了幾天的離散數學應用課,到時候我們的方程組模型可能難於求解,但是完全可以再建立一種簡化離散模型,
哈哈哈,我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輸!”
“我也不知道我們怎麼輸,哈哈,穩了!”
三人十分激動的開始了工作。
民大,
林葉一邊在草稿紙上寫下思路,一邊查閱起了分形幾何基礎。
林葉現在完美掌握本科階段所有數學內容。
現在應用起來是得心應手,毫無違和的感覺。
第一個問的思路應該是這麼沒錯了,
林葉在A4草稿紙上寫寫畫畫,楊青青也是在自己的電腦前開始寫寫畫畫。
不多時,二人就開始討論了起來,
楊青青說道:
“我想的是首先透過一部分投影值與圓弦長的資料進行最小二乘擬合,確定二者之間的線性關係,初步計算得到增益係數μ值。再進行整體的幾何模型建模,建立座標系,這裡就需要用到分形幾何裡面的知識了。
隨後用構造探測器接收資訊與旋轉中心、探測器位置,及探測器單元之間的距離的函式關係,基於最小二乘的思想進行非線性最佳化。”
林葉說道:
“我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