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皇帝做什麼都可以,他任性! ……(第1/3 頁)
工部尚書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躲得過女兒沒躲過夫人是吧?你怎麼就盡逮著我一個人薅!滿朝文武那麼多人呢,你看看別人啊!
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都垂下眼去,小心翼翼,避免自己和許煙杪對視,讓對方突然想起來有他這麼一個人。
老皇帝在上面看得清清楚楚,見狀,揚了一下眉毛,目前沒有對工部尚書夫人經商的事情說什麼。
只道:“滿朝公卿,居然訥訥不言,無人能為君主分憂?”
一群五六十歲的老頭,居然都比不過一個小娃娃!
雖然那辦法還需要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至少這方法可行啊!
被這麼一說,文武百官立即呼啦啦下跪,高呼:“臣惶恐!臣有罪!”
老皇帝握手成拳,叩了叩扶手,冷哼一聲:“我看你們可沒有哪裡惶恐,一個兩個膽大的很。”
打量著他看不出來有多少人是明哲保身嗎?
百官羞愧地低頭,連聲告罪。但就是沒有說出皇帝想讓他們說的話。
他們不說,皇帝說:“既然你們不懂,便交給懂的人。涉及錢財之事,想來,天底下商賈多如牛毛,定然有懂行之人。朕今日便允許商賈能夠參加科舉……”
這話一說,百官更加“有罪”了,一個兩個請罪得麻溜,但對於商賈科舉之事,口徑一致——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三思!”
“陛下!為富不仁!無奸不商!若讓他們當官,恐會朝廷動盪!”
“商乃國家蛀蟲,又有錢財!一旦讓其成了氣候,將難以拔除!”
“臣不否認,有良商、義商,可更多商人假冒偽劣、囤積居奇,若他們將此等手法用在政事上,乃社會不可承受之重,國遲早亡矣!”
這裡面,有些大臣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大臣是真心為國家著想,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贊同讓商人參加科舉。
老皇帝的視線從左到右慢慢掃過去,神色意味不明。
“太子。”他說:“你覺如何?”
群臣微訝。
他們本來還以為陛下會先選工部尚書,對方不論如何,都會因為自己妻子經商,維護一下商人。
太子今日罕見地來上朝,被一叫,難得正經了些:“陛下,臣以為,唯才是舉,而非唯身份是舉。卑鄙者未必不賢,高貴者未必有智。若是商賈有才華,自然可以錄取其入朝堂。”
說完,他還認真舉例史書上用商賈之事利國的官員。
有官員靠經濟戰滅國;有官員以高超金融手段,使一州之地的經濟,足以力抗二國;還有的官員看到蠻夷靠互市拿到華夏的鐵去鑄造武器,特意下令只許出口熔鍊極度困難的廣東鐵產鐵鍋,使得蠻夷既難以拿到上好的鐵打造武器,又一時之間無法開啟戰爭,還因為互市得給華夏提供牛馬……
“陛下,倘若運用得當,商業亦能強國。”
有官員聽到太子這麼說,衝動之下,直接站出來:“殿下此言差矣,縱觀歷朝歷代,皆在皇朝初開前幾代選擇抑商,這是為何?全因世人趨利。商業本就多利了,倘若其還能當官,既富且貴,利益動人心,不知多少農耕人種桑客拋棄土地去經商,如此,糧食從哪來?布料從哪來?”
他的目光堪稱嚴厲了。
“殿下,古時便有先例。千百年前,有國名齊,齊國之相貴買楚國之鹿,楚人看有利可圖,為養鹿而放棄農耕,儘管後來楚王反應過來,開始恢復耕地,然而為時已晚,楚國糧價高漲,楚人幾近餓死,後紛紛降齊——此乃‘買鹿制楚’。百姓會逐利實屬正常。”
指望他們能看出來什麼農耕更穩定,什麼放棄農田一股腦蜂擁去新利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