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漢的魂(第1/3 頁)
豈不聞光陰如駿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
時光輾轉,已經來到了公元前100年,離巫蠱之禍不足十年了,這一年改元天漢,又稱為天漢元年,應劭曰:“時頻年苦旱,故改元為天漢,以祈甘雨”。
漢代因災改元次數很多,這已經是漢武帝的第八次改元了,可以說與當時社會流行的災異天譴思想密不可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君臣父子,這一套都弄了30多年了,能不成為主流嗎?
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無不是這一思想的忠實信任者。
災害發生後,漢武帝承受巨大壓力,渴望以簡潔有效方式迅速化解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
他最初建立年號,本為紀年方便,開始為每六年一改元,所以,改元最初目的不過是為紀年。
但至公元前100,因前幾年多旱,甚至有民暍死,才太初五年,就改元“天漢”。
“天漢”,即銀河、雲漢,亦稱天河,古人認為天河水下降為甘雨,它寄託了武帝消減旱災的美好願望,漢武帝為此不惜打破改元的時間規律。
同時,這一年發生了另一個大事情,漢武帝把一個叫蘇武的人派去出使匈奴了。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這一年,蘇武三十歲,他本是代郡太守蘇建之子,在漢武帝時憑藉父蔭擔任郎官。
逐漸升遷為栘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
還有一個人,叫常惠,他應朝廷招募,受命假吏,隨同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
常惠是西漢太原人,年少時家境貧困,飽經苦難。然而他胸懷大志,自強不息。
沒有他,蘇武後面不可能活著回到大漢。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對蘇武而言,是難復還。
這一日,草長鶯飛,陽光明媚,
“陪我去見個人吧。”劉瀚看向舒雨竹。
“蘇武?”
“你是懂我的。”
於是,劉瀚和舒雨竹帶著熊二去長安城外等候蘇武了。
“侯爺為何要在這裡等他?應當他來見侯爺,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中郎將。”
長安城外的長亭外,劉瀚已經提前三個時辰在這裡等著了,熊二都些煩躁了。
劉瀚是誰?大漢戰神,漢武帝的侄子,大漢大司馬,征戰二十多年,無一敗績的存在,連他去見漢武帝都沒有怎麼等過,今天卻在這裡等了一個叫蘇武的人三個時辰,熊二想不通。
“我等的不是人。”
劉瀚他等的是一個民族的魂,等的是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不是人?”熊二聽不懂,因為他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不然他會流淚。
蘇武的故事劉瀚從小就背過,可如今要親眼見證了,它不單單是一個歷史的傳說,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
他的經歷和精神,充分體現了一個人堅守信仰、心繫家國的情懷和精神追求。
無論陷入多麼大的困境,他蘇武從未放棄,無論是誰來勸降,無論怎麼威逼利誘,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信念和堅定的精神,努力學習匈奴的文化和語言,融入這個嚴峻的環境中。
他不屈不撓且勇敢的過日子,經常受到貴人的賞識和禮遇。儘管遭遇了種種挫折和困苦,蘇武並沒有放棄,最終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他的精神便是大漢民族的魂,照耀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