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圍追堵截中(第2/3 頁)
速了。也就是說,從臺島出發到鳳陽府,如果按照最大公里數來算,也就是兩千五百公里,那麼全速航行的話,十幾天就能到達。
但鄭和之所以能保持這種高速,一方面是因為巧妙利用了季風,另一方面也是明代造船科技發達的緣故。但放在陳永素這裡,雖然船隻更加先進了,但是情況卻更加複雜。畢竟內河航道狹窄,而且是逆流而上,進入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之後,很難利用風力,只能依靠人力前進,陳永素當然想要在半個月之內殺入淮河,但能不能做到,還要看全軍上下能否協力。
“將軍,旗艦發訊號了。”陳永素艦隊後方的一艘大船上,同樣有一個年輕的將領在居中指揮,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馮錫範。當日馮錫範偵查到廈門的情況之後,立刻通報興華軍和鄭成功,在高衡前往臺島跟鄭成功商談之後,雙方已經確立了興華軍的主導地位,也就是在日後的聯合作戰中,以興華軍為主導,就連鄭成功本人也要聽從高衡的指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如果放在以前,可能鄭家軍上下還會有些膈應,畢竟鄭成功可是皇帝親封的國姓爺,地位崇高,鄭家軍也是明軍水師轉變而來,說起來才是華夏軍隊的正統。興華軍雖然大部分都是漢人構成,可不管怎麼說,是從域外來的軍隊,若說是正統地位,跟鄭成功應該沒法比。
可以前畢竟是以前,南京戰役失敗之後,反清復明的大好局面付諸東流,最關鍵的是各部人馬遭到了毀滅性重創,張煌言等一批愛國的文官武將被清軍斬殺殆盡。鄭成功自己也遭到重創,就剩下這麼點人馬。
畢竟在抗清大局之中,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指標,如今興華軍坐擁十幾萬大軍,而且全都是一等一的精兵,跟鄭成功麾下這一兩萬殘兵敗將比起來,算是大巫見小巫了,鄭成功就算是不想聽指揮恐怕也不行。當然,國姓爺的肚量沒有這麼狹小,為了抗清大業,自己怎麼著都成。
既然如此,將馮錫範的艦隊順勢編入陳永素的主力之中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了馮錫範的加入,興華軍水師的航行速度大大增加,畢竟他們常年在這裡活動,對閩浙地區的水文情況非常瞭解,而且有上一次進入長江航道的經驗,就像是一個合格的嚮導一般,引導著興華軍艦隊飛速前進。
此刻,馮錫範正負手站在船頭,身邊的副將提醒他說是前方旗艦發出了旗語。馮錫範立刻端起千里鏡看去,然後點頭道:“這是陳將軍下令了,讓我們所有人都參與到行船工作中去。那好,本將也沒什麼好說的,你去把水手長找來,從現在開始,本將就是個水手,服從指揮。”
說完,馮錫範摘下了頭盔,又解開了胸前鎧甲的繫帶,然後脫掉鎧甲,露出了一身的腱子肉。他笑著對身邊將士道:“呵呵,底層船艙悶熱,我看啊,你們都跟我學,光著膀子下去幹活,從現在開始,船上所有人三班倒,以最快速度航行。”
甲板上的數十名將士一起抱拳大吼道:“得令!”
艦隊在飛速航行,江北地區,無數的軍隊從南京浮橋渡江,來到了江北,隨著軍隊越來越多,江北各處都是清軍紮下的大營,頗有些三國演義中,劉備連營百里的感覺。在北洋新軍透過之後,多爾袞也和一幫軍將一起過了江。
他回頭看了看滔滔江水,還有在霧氣中隱約出現的南京城,嘆息一聲道:“南征本來很順利,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北歸。”
洪承疇安慰道:“皇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氣餒,依奴才之見,興華軍一定會進行追趕。”
多爾袞道:“先生何出此言?”
洪承疇道:“接二連三的勝利,讓興華軍計程車氣和高衡的個人威望都達到了頂點,這個時候放棄,奴才以為,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幹,況且我們主動北上,這分明是示弱,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