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保護機制(加更)(第2/2 頁)
狂內卷帶來的品控下降,從而導致收購商不願意收,種植戶只能低價甩賣,低價甩賣的低品質陽光玫瑰葡萄,又進一步形成劣幣逐良幣的效應,逼迫那些維持品質的種植戶降價,從而一步步導致種植的利潤不斷下降。
因此要保證新品種的合理利潤,適當控制種植區域和種植規模,就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手段。
同時還不能對於種植戶太過於放任自由,不然他們很快就會被收購商各個擊破。
比如去年的翠香獼猴桃,就出現了不小的風波,起因就是有電商銷售商要求種植戶提前採摘發貨,本來九月底才適合採摘的果實,結果在八月份就開始採摘了。
提前採摘的獼猴桃,就算是放再久,也不會變軟,哪怕是勉強變軟了,品質也非常差。
在種植戶各自為戰的大環境下,自然有人會為了眼前的利益,向電商銷售商妥協;同時一部分毫無底線的電商,也為了短期利益,搶時間發貨,根本不在乎產品的質量。
這種行為導致產品口碑崩壞。
人家電商公司可以改頭換面,你種植戶可沒有辦法改頭換面,除非你改種其他水果。
問題是早期投入的大量成本呢?
特別是非草本類的水果,從種植到收穫,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投入這麼多成本,還沒種植幾年就要面臨淘汰,鐵定收不回本。
因此那些提前採摘果子的種植戶是非蠢即壞,而那些引誘種植戶提前採摘的電商公司,則是純純的壞種。
從某種程度來講,行業協會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比較有必要的存在。
雖然東瀛農協丶南高麗農協,在簡中網際網路之中,被各方專家學者貶成一坨狗屎。
但這種農業協會的存在,只要制度設計相對合理,官方監控比較嚴格一些,也可以保護到一部分農民的利益。
關鍵就要看如何管理。
國內其實也有比較簡單一些的地方性農業協會存在,比如西秦省的獼猴桃協會丶遼省的丹東草莓協會等。
因此海陸豐公司未來也會逐步構建一些民間的農產品區域協會,一邊推廣自己的新品種農產品,一邊又可以透過農產品協會調控種植規模,避免造成踩踏式生產。
其實農產品行業協會,這才是一個農業種子公司應該注重的領域,埋頭研發培育優良品種,而不深入產業的其他基礎環節,這基本是國內一眾農業育種公司的通病。
以為自己的公司推出了優良的農作物品種,就可以讓農民發家致富,然後農民就會不斷購買自己的種苗,這基本是在異想天開。
不深入管控種苗,後果就是讓種植戶在各自為戰中,加上不良電商的推波助瀾,將品種口碑幹爛掉。
對於那些非國內原研的品種,很多種苗公司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還可以理解。
但是對於自己辛辛苦苦研發的新品種,也是這種態度,那就是典型的不思進取了。
類似於翠香獼猴桃丶丹東草莓之類的國內自研品種,地方和育種企業就應該主動出擊,才可以保護品種的品牌價值。
結果一個個在裝死,讓種植戶變成一盤散沙,然後導致新品種被幹爛了,這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畢竟作為種苗研發公司,只要註冊了專利品種,對於亂種偷種的種植戶,完全可以重拳出擊,直接使用法律進行遏制濫種現象。
江淼不理解這些育苗育種公司的腦回路,明明可以合法保護自己的利益,卻選擇袖手旁觀。
這種經驗教訓,實在是太慘烈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