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合作建廠(第1/2 頁)
劉晟在閱兵後逐一拜訪這些當地名門望族。
並在城中宴請各商會頭領與之共商國是,如城中望族黃家、羅家、李家等。在劉晟的計劃中是希望建立一個軍工複合體的組織,在這靠人情社會、靠宗族和同鄉的時代。單靠自己單打獨鬥,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加上時間和環境也不允許,不懂得借勢註定是很難快速發展起來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觥籌交錯間,相互問候,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劉晟說出了自己設宴的目的:
“今日設宴,一是感謝各位對劉某的大力支援。二是想借此機會增進各位之間的感情,眼下有個發財的機會,不知各位感不感興趣!”
聽到此處黃宗慶使了一個眼色,旁邊的李家代表李國才立刻問到:
“不知是何生意?”
“眼下紅毛夷入侵在即,加上本統制兵員大增,所需物資也需穩定供應如:糧食、軍服、兵器等,當然如糧食、衣服這些都好解決,依靠各位渠道應能足額供應的”說道這劉晟故意停頓了一下。
“統制說的及是,糧食和軍隊所需服裝,我等盡力籌措還是能滿足大軍所需的,不過軍械這些我等也無門路呀!就算有洋人也不一定賣給我們啊”
“正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倒。畢竟洋人都是靠不住的,今天我想說的是,由我和大家一起合作,我出技術和機器,你們出人力和場地、資源。大家按股份公司建立鋼鐵廠、成衣廠。大規模生產鋼鐵、成衣從而滿足軍隊需求,進而壟斷市場。”一席話下來引起了眾人熱烈討論。
此時另一個王家代表說到“鋼鐵廠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我等出地和出人,可佔幾何份子!”
“成衣廠我只佔二成,但必須要按我提供的設計圖生產軍服。服裝價格必須低於市場價85折。鋼鐵廠我得佔七成…”此話一出當即都有不同意見。
“當然各位如同意以上條件入股,當我的軍械廠建成後,可許各位2成的股份!這可是國之利器啊,只要軍隊還在或戰爭還在都不缺生意的!”
“此言當真!”黃宗慶激動說道。畢竟他可是見過世面的,在淡馬錫(新加坡)一把做工精良的柯爾特轉輪手槍起碼得100兩,還有價無市買不到。其他二手老式軍械的也得50兩起步一支,數量還少。
經過幾番討價還價,劉晟幾乎把前20幾年的砍價技術超常發揮。總感覺自己虧了一樣,但又說不出來。最終達成共識:成衣廠復國軍政府佔二成股份,軍服由成衣廠指定生產採購,但需提供技術指導和紡紗機。鋼鐵廠復國軍提供技術和機械佔五成一,不負責銷售管理。而軍械廠劉晟佔七成,剩下的由城內三大家族瓜分。不過這些需要見到紡紗機後,才能最終落實。劉晟只好安排基地生產一批改進版的珍妮紡紗機來應付。
做好決定之後,更是迅速敲定了各方協議幾責任,劃分好利益各方相談甚歡。
宴後幾日,各方安排人員進行選址,同時劉晟透過基地拿到了廠區建設的設計圖紙。並要求各家安裝圖紙在選好的廠址,開工建設。
至於鋼鐵廠,由於軍事需要。短時間無法建立好鍊鋼廠的情況下。只能採取土辦法,小高爐鍊鋼。就像大鍊鋼鐵時代的高爐一樣,雖然土,但確實有效。
畢竟高爐簡單易造,大躍進時代的土法煉鋼:是用粘土和磚頭建造小高爐,用家裡鐵質物品來作原料,用山上的木頭燒成炭,將鐵裡面的過高的碳脫掉,使含碳量降低而成為鋼。
缺點也是很明顯,環境汙染大,耗能高。產品質量因為生產條件過於簡陋導致生產出來的鋼含很多雜質,所加碳的標準不一,沒有專業工具,鋼中氣泡含量過大,結構強度低,遠遠達不到應用要求。
不過好在此時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