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天地不仁(第1/2 頁)
“有何不可?”
“哦?”
山鬼來了興趣,他不信這等問題,呂文命這樣的年輕人可以解答,但這不妨礙他聽一聽所謂的高見。
呂文命卻是看著山鬼,嘴角露出一抹“坑人”的笑意。
他說道:“若是跟別人講這個道理,怕是有點困難,但您既然活了兩千多年,那麼先秦以來的事情,都是歷歷在目的吧?”
山鬼低垂著眼瞼:“是。”
呂文命再問:“閣下可見過老子?”
山鬼緩緩飲酒,道:“啊,有幸見過他老人家。”
呂文命又問:“既然見過,那必是讀過《道德經》,請問,小國寡民,何解?”
山鬼望著呂文命,譏諷一笑:“倒是你來問我了,小國寡民,有機器而不用,有車馬而不乘,恢復結繩記事,安居樂業,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你的答案?”
“上古天真固然好,但時代已經不同了。”
“如今人間業力之重,人心之複雜,便是昊天來了,也扭轉不了。”
呂文命卻嘆息:“看來你還是不懂。”
咔!
酒杯直接被山鬼捏碎,散碎的瓷粉在指間滑落,他“禮貌”的笑道:“那閣下有何高見?”
呂文命正色道:“大道裂,百家出。”
“百家何來?”
“天子失學,學在四夷。”
“何為夷?非中庭者,四方皆夷。”
“幾千年的文明,天子之學的集大成者,在周文王與周公旦手裡,兩代人研究出來的《周易》,讓天子之學進入了全新的版本。”
“有中央之朝廷研究天子之學,攀爬向前。”
“有四夷朝中之寺,分封之諸國,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安居樂業以守靜。”
“這才是老子繪畫的‘小國寡民’之景。”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世人讀《道德經》,只看到了有機器不用,但卻沒有看到不用的前提是有,有從何來?朝廷來。”
“有而不用,無為而無不為。”
“這才是老子。”
山鬼神態慢慢變得認真,祂發現呂文命固然“狂妄”,但好像真的有點東西。老子並非排斥科學,呼籲回到上古天真。
而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候,能夠放棄科技,迴歸田野自然的生活……
有科技保證物質條件,但人心需要思古。
如此一來,方才平衡……
“老爺子果然厲害,可你就算讀懂了,又如何?小國寡民的前提,是有唯一的朝廷,如今世界之局勢,壓根不可能。”
“至於有而不用……”
“呵,世人不患寡,唯患不均。”
“你是要跟人心作對?”
山鬼表示,老子說得對,但實踐不了,所以沒用。
呂文命卻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說道:“天子失學,學在四夷。是以天子之百官,誕生百家。此為大道裂,百家出。這些,講的是周朝。”
“您可是經歷過大秦的啊。”
“在您看來,秦朝的中央集權,其根本意義何在?”
山鬼沒有回答,而是凝視著呂文命,祂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呂文命的節奏當中,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小子的確不一般。
沉思良久,指節敲打著桌面。
山鬼忽然睜眼,吐出了兩個詞:“權力,資本。”
呂文命笑道:“恭喜你,答對了。權力就是尚未量化的資本,秦朝開啟了中央集權,人們從來只討論政治上的影響,卻沒有討論過,強大的集權之下,對於國家資源和人力的調動。”
“沒有考慮過大秦經歷數百年戰亂,自商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