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定海(第2/4 頁)
十多處村鎮上演,這些都是張曉琿的親兵隊士兵的家鄉,這也是張曉琿讓他們回家探親的用意,在訊息難以流通的當下,出了一趟遠門的親兵自然就是村裡見識最廣的人,而且由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也更容易取信於他們的親人。
這些士兵的家人有被大片土地吸引的,有被金礦吸引的,有單純對海外好奇想去闖闖的,不少人都表示要第一批報名,誰知曉有沒有第二批呢?
第二天朝廷的大朝會上張曉琿跟衛靖也出席了,兩人都把自己的遠征摺子遞了上去,朝臣們先是被髮電機跟電燈泡亮瞎了眼,隨後又被皇帝讓內侍展開的地圖上廣袤的土地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怎麼衛小將軍去北胡參加個婚禮就給大乾搞了這麼一大片疆域回來了?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他們此前也沒厚臉皮到說北邊北胡的草原也是大乾王土,更不用說在北胡更北的廣大地域了,不是,他們也不知曉原來北胡往北還有這般廣大地域啊!
“陛下,這些地域乃是苦寒之地,要來無用,反而教化民眾費錢費力,只怕吃力不討好啊!”有朝臣說道。
“當地部族自願歸附我大乾,何來無用之說,朕乃天子,天下子民均為我大乾子民,教化子民乃是上天賦予我等之責,如何能因費錢費力便棄之不顧,教育乃頭等大事,如此才可使我華夏文明傳諸四海。”皇帝說道。
傳諸四海啊!朝臣們又看向張曉琿為大乾開拓的疆域,心中除了震撼已經不知曉說什麼了。
他們原本以為張曉琿出海也就是到呂宋而已,卻未曾想去到了如此遙遠的地域,而開拓的疆土若是連海域也算上,這也太廣闊了,即便是不包含海域,那也比大乾原本的疆域更大了,且都是無人之地或是人煙極少,大乾人去了就能開荒種糧,不光是這樣,那塔州還有金礦。
衛小將軍呈現的地圖上的疆域也同樣極為寬廣,看起來光是陸地就有兩個原本的大乾那般大,但畢竟是苦寒之地,中原人去了那裡只怕不是餓死也得凍死,但是不去屯兵那些部族此時雖說歸附,但歸附多久也是問題。
散朝後,朝臣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有人憂心忡忡,有人興奮莫名,所有人無一例外地意識到,大乾,或者說是華夏,將迎來一個前所未見的紀元!
大朝會散朝後朝中重臣們仍舊留下,他們要評議張曉琿的封爵事宜,可怎麼評議呢?此前也沒有先例啊!若是按照開拓的疆土來說封個異性王都夠了,可他又是輕輕鬆鬆不損一兵一卒就做到了,當然,出海遠航這事,特別是去這般遙遠的海域一般人也做不到,沒準哪日便葬身魚腹了。
於是眾人便似商量好似的,皇上要怎麼封便怎麼封罷!反正大乾也不會再有第二人能有這般功績了。
唯一提出反對意見的還是張曉琿親爹張德源,當然他不算重臣,只是作為張曉琿的爹跟皇帝說道:“陛下,大郎能有今日,並非他真的能力有多麼出眾,實在是佔了一個旁人都沒有的大便宜,萬萬不敢居功。”
“這封爵不光是因為有功,也因大郎日後要做的事需得有相應的品級,何況他給我大乾的貢獻遠不止這些,如今有了槍炮,在陸地上開疆拓土比起以往容易許多,但這出海仍是艱險萬分,大郎原可不必出海,若沒有非凡勇氣,他做不到這些,此事朕自有決斷。”皇帝說道。
“那便給他降一等罷,‘國公’這一爵位實是過高,以他的資歷,萬不敢與幾位國公爺並列,還請陛下再斟酌一二。”張德源懇切說道。
皇帝沉吟一下說道:“那便定為侯爵罷,不能再低了,就封為‘定海侯’,取‘平定四海’之意。”
有功不賞,將士們看在眼裡只怕也會寒心,且封賞有功之臣也是激勵將士的必要手段,不然誰願意去賣命呢?
“且大郎帶回來的金沙朕讓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