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同於機器。機器壞了,把壞的零件換成新的就可以了。人就不能這樣,他的身體裡還藏著七情六慾呢,一旦失調,這往往就是導致疾病發生和久治不愈的“罪魁禍首”。所以,醫者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不僅要治癒他生理上的毛病,同時還要讓他收穫快樂、信心和繼續生活的勇氣。這其實正是我在本書中所要闡述的一個概念——“身神同補”。
在研習古代醫典的過程中,我發現,古時候的大夫在治病的過程中也非常重視“身神同補”。前人在總結中草藥的藥性時,他們都會說到藥物的“補身”和“養神”這雙重特性。比如說大棗,中醫典籍裡就說它不僅能健脾和胃,還可安神除煩。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人的五臟對應著“喜、怒、憂、悲、恐”這五種情緒的觀點。所以,“身神同補”這個理念並非我的創新,它是一種復古。
現在,我們身邊患抑鬱證、焦慮證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發現“身神同補”的重要性了。所以,我在這裡提倡“身神同補”一說,可以說是為了造福更多被身心所累的人。
其實,“身神同補”並不是一件很困難或很麻煩的事。在這本書裡,我精心挑選了幾十種生活常見病的“身神同補”之法,它們都是我幾十年經驗的總結。我相信,當您看完這本書後,您不僅能找到治癒自己和家人疾病的方法,成為自己的家庭醫生,您的心情也會天天陽光。
王新志
2009年9月6日於鄭州
治病的最終目的是讓心定
一種情緒(神)對應著一種疾病,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緒(神)那裡找到根源。因此,您如果在養生保健的過程中做到“身神同補”,那效果就太神了。
一個人生病,除了患者本人要忍受身體病痛帶來的痛苦以外,心情也會大受影響,他的家人和朋友們也一樣,心裡不僅難受,身體還會受到不小的拖累。
這時候,很多人都盼望手裡有一味靈丹妙藥,既能一下祛除身體上的疾患,還能讓情緒很快好起來。
人生病時為什麼會產生不良情緒呢?《黃帝內經》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悲恐驚。”也就是說,人的喜、怒、悲、思、恐等情緒都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
說到這裡,或許您會覺得,精神上的問題不都跟大腦有關嗎?事實上,心、肝、脾、肺、腎等臟器全參與了我們的精神活動。比如說,您發怒的時候,是不是會隱隱感覺到右上腹疼痛?這就是肝在疼。而當您情緒低落的時候,您會不會感覺到呼吸減緩,甚至不順暢了?等等。
上次,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只要去向領導彙報工作,我就內急,想上廁所。但到了廁所,尿量也不是很多。”我問他:“您是不是有點害怕這個領導?”他回答說:“是啊,他特別喜歡罵人!”
這其實很好解釋。中醫認為,腎主恐,正是由於這個朋友在潛意識裡害怕上級,對他有恐懼感,才會“腎氣失固,氣洩於下”,出現內急的現象。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內急,而是腎生恐後將指令彙報給大腦,大腦再下達指令以上廁所的方式來疏洩恐懼。
還有一次,有個朋友對我說,他父親近半年來疑心特別重,想得特別多。最近,老人家的症狀更嚴重了,吃不下飯,肚子脹,吃了醫生開的一些開胃消食的藥,但總不見效。
在臨床中,我經常發現一些有疑心病的人說自己胃不舒服。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脾主思。人想得多了,脾胃之氣就堵在那裡不走了,這樣肚子能舒服嗎?
可以說,在每個臟器裡都藏有一個“神”。神是什麼呢?就是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當五臟生病時,實際上,它所對應的情緒也肯定受傷不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