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先集中農民大眾解溫飽(第2/3 頁)
人物!陳華心中暗忖,顯然短時間內無法將侯大貴收歸麾下,因為他心裡裝著的是整個陳國的利益而非私慾。
儘管陳華此刻竭盡全力,其真正目的仍在於經營和壯大自己的封地,而對於陳國本身,並未投注太多情感。至於那位高居皇位之人,對他而言並無太深切的關聯。
“侯長史所言極是,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把握當下,可期未來。過去的迷失並未走遠,如今覺醒,方知昨日之非。本王昔日確有輕率疏忽之處,如有冒犯,還望侯長史海涵。今日特請侯長史頂風冒雪前來,實則關乎農事大事。”陳華斜靠在椅背上,火爐的溫熱使得他的話語中夾雜著一絲倦怠與悠然。
侯大貴稟報道:“自從殿下頒發了大力推行屯田開墾的詔令後,各地百姓反響熱烈,僅僅一個月時間,各地官府上報新開墾的田地面積已經累計達到了三十萬畝之多,並且都已經詳細記錄在案,登記在了開墾土地的農戶名下。”
\"三十萬公頃?\"陳華心中迅速盤算,對照京州所轄六州的戶籍統計,這一區域共計約有一百萬戶人家。按最保守估計每戶三人來計算,則大約有三百萬人口,而他認為實際人口數應當接近五百萬人,鑑於這個時代的高死亡率,普通百姓家庭往往會生育三四個子女以上,所以這個數字更為貼近真實情況。
在陳國的疆域內,擁有五百萬人並不算特別多,但也絕非少數,尤其是在統一安定的環境下,陳國的人口數量實現了顯著增長,幾乎能與歷史上的宋代相提並論。
察覺到陳華對這個新增農田面積尚感不足,侯大貴進一步解釋道:“確實,這種情況也是受制於現實條件,一些富庶家庭擁有耕牛等先進工具,能夠開墾更多的土地,而貧困農戶因缺乏必要的生產工具,開墾進度自然較慢。”
對此,陳華表示理解並點頭贊同:“我今日召你前來,正是為了這個問題。本王計劃在各州縣鄉村成立生產互助組,以改善和提升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
\"生產互助組?\"侯大貴面上浮現出不解的表情,這個詞對他來說頗為陌生,與此同時,陳華剛剛引用的那句\"悟已往之不諫,覺今是而昨非\"也讓侯大貴頗感意外,畢竟過去的陳華並不擅長此類文縐縐的表達。
陳華見狀,揮揮手示意侯大貴坐近些,\"這個概念確實涉及到許多細節,讓我們慢慢細聊。\"
恰在此時,雲婉踩著雪地匆忙趕來,她小心翼翼地提起裙襬以免沾溼,快速步入陳華的寢室,貼心地從旁邊搬來一把椅子安置在火爐旁。
似乎是為緩解一時的尷尬氣氛,侯大貴轉移話題道:“想來這就是殿下發明的無煙蜂窩煤爐了,置於室內確實是冬季取暖的良品。據聞自入冬以來,秦家售賣的無煙蜂窩煤爐在市場上極為暢銷呢。”
陳華聽罷,面帶得意之色,回應道:“確實如此,這無煙蜂窩煤爐以其便捷高效的特性,尤其在隆冬季節猶如及時的暖陽,受到百姓喜愛。而且,王家從中盈利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少府監收入的增長,現今少府監每日都能增收好幾百兩白銀。”
侯大貴聞言稍感驚訝,原本的財政消耗部門竟然搖身一變成為盈利主力,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陳華竟透露出無煙蜂窩煤爐背後的商業秘密——從趙家那裡抽取好幾成的利潤。
於是,侯大貴趁機進言:“既然有此盈餘,懇請殿下能妥善使用這筆資金,將其投入到國計民生所需之處,切莫再像以往那樣,將其耗費在無關緊要的享樂之上。”
陳華無奈的笑說道為: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哈,還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本王己經讓毛新園繼續從寧皇叔的封地以及其他適宜之地採購優質的耕牛以及自己鍛造了一批農具了。
原來如此!\"侯大貴此刻表現出真切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