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項王陰令死義帝(第2/5 頁)
城並不在湘水的幹流上,而是在湘水支流耒水的邊上,從嚴格角度說,郴城實際位於湘水支流耒水耒水的支流旁邊。
郴城又稱林邑,在秦代是一個綠林環繞的小城。
衛寒銅選擇的伏擊地點,就是郴城以北、耒水支流的渡口到郴城那條新修整過的林蔭大道中段。
義帝一行從湘城到郴城一路乘舟,途中雖然會靠岸補充供給,但很難把握這些人會不會上岸,上岸的行蹤也不易確定。在水上弄死這些人倒是比在陸路更容易,但要想留下幾個人“聽到”霸王的“陰令”就要難的多了。
衛寒銅在山地曲去伏殺楚輕卒時,已經來郴城看過地勢。這條大道兩側是新植了兩行大樹,而大樹之外,有一段裡許長的路段兩邊都是茂密的修竹林,很適合伏兵。唯一有點小麻煩的是從渡口到郴城的道路只有四里多長,需要速戰速決。
三百衛護輕卒雖然解決掉了,但義帝護軍和大臣家兵們加在一起也有四百餘眾,郴城雖小,但也應有一、二百縣兵。雖然衛寒銅和西影對這些戰力孱弱的軍卒家兵並不擔心,可因為要讓其中一些大臣“僥倖活命”之下還能聽到“項王陰令”的話,操作難度就比單純的殺戮要難一些,需要儘量在郴城縣兵趕到之前完全完成,避免節外生枝。
,!
衛寒銅這一行人自然不會在吳芮給義帝建造的渡口上岸,而是在這條支流入耒水的位置找了個合適的地方登岸,距離郴城渡口有六十里。
山地曲卒就在耒水邊小山林裡就地紮營,衛寒銅帶著銳士和西影以及一些山地曲百將和屯長,則悄然摸到預定的伏擊位置分配任務。
這些事情做完後,西影和山地曲軍將返回,衛寒銅及銳士們則就近潛蹤紮營。
義帝的舟隊終於從湘城出發了,衛寒銅在湘水沿岸佈下的每一級暗哨望到後,就向下一級傳遞訊息,舟隊已經到達過的地點就這麼一級一級的傳到郴城。
湘城到郴城陸上距離一千三百多里,在湘水和耒水上曲曲彎彎的又多出數百里。秉承這一路以來的作風,以溯水而上不易為理由,義帝舟隊速度自然不會快。
衛寒銅有耐心,時間足夠的情況下,他能把每個細節都仔細斟酌好,所以也並不著急。
義帝君臣再如何不願困居郴城,郴城也已將至。湘水一路行,雖然心中壓抑,但江南的青山遠望,綠水蜿蜒,還是能夠讓人神清心爽。而且,既然郴城已經在望,無論如何也是要去面對的,所以當義帝所用的衡山王舟靠上渡口時,君臣一行人一掃心中陰霾,談笑風生的上了岸,隨即各自登上先已卸下船的車馬,悠然而行。至於義帝宮妃和大臣家眷們先暫留舟中,待義帝等先至郴城看過宮室和已建府邸後,再接過來直接入住。
義帝一行人行蹤不定,所以也沒有事先通知郴城守,直到停舟登岸時,才讓衡山王派來的隨員先行去郴城通報。
一行人的四百多護軍家將,以一百護軍在前,一百護軍在後,二百多家將左右各分兩列護住中間的車馬。
兩列家將的外側一列一手皮盾一手銅劍,隨時防範可能飛來的箭矢,或從路邊竄出的宵小,內側一列則兩手端著上好箭的弩弓同時也腰懸銅劍,遠戰弓弩近戰銅劍,都是與敵搏殺的準備。
前後護軍則純為戟手和弩手。那十幾個貴族大臣所乘的軺車幾輛在前幾輛在後,將義帝所乘的輿車放在了中間。
雖然護衛陣容很嚴整,但護卒和家將們的心情實際上頗為輕鬆,這種人煙稀少的蠻荒之所,恐怕就連山蠻都少,何況到郴城只有四里多點,一馬平川的,走得再慢也要不了半個時辰就到,前往報訊的人應該已經早到了郴城,這會兒郴城守應該已經出城迎過來了。
離開碼頭二里左右正好位於到郴城的中間位置的路左竹林內,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