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七十支箭(第3/4 頁)
支援前線,同時得到了粆圖臺吉對戰果的報告。
殺敵一百二十,俘虜三十三,得鎧甲百餘套,戰馬一百九十三。
己方陣亡七十二人,損失戰馬四十四匹。
用禮衙尚書張獻忠的話說:打了個狗屎。
三千打五百,打出這個戰果,基本上意味著在交兵時,雙方傷亡相等。
無非是人家人少,突圍和被追擊時受到部分傷亡。
劉承宗當即下令,把察哈爾營調回烏蘭察布,讓粆圖臺吉回來解釋一下,仗是咋打的。
單看這戰果,他以為是後金軍先發現察哈爾營,對他們來了一撥突襲呢。
在雁門鎮的烏蘭察布,集寧衙門,劉承宗見到打了一仗的粆圖臺吉。
粆圖臺吉知道這仗打得不光彩,臊眉耷眼地到中軍拜見劉承宗,還讓人奉上一套甲兵、兩匹馬。
直到這時候,劉獅子才意識到,察哈爾營對付這五百後金軍,嗯,怎麼說呢……多面手。
他們一騎雙馬攜帶的裝備,比三個察哈爾騎兵帶的東西都多,甚至考慮到了各種情況。
甲冑沒啥特別,就是棉甲衣和布面鐵甲,缽胄是蒙古式的稜盔。
就是在缽胄的甲葉上,鍛打出一道或兩道橫稜,這方面不同於明軍的橢圓形缽胄。
就是在鍛打頭盔甲片時,鍛出橫向的稜紋。
有時候分瓣,有時則是一體鍛打的,兩者在防禦上沒啥區別。
一體鍛的缽胄更好看,不過鍛打更費勁一點,同時維護比較困難,通常出現在貴族的腦袋上。
因為它劈一斧子就廢個頭盔,分瓣的如果人沒事,回去拆掉毀壞甲片,換個葉子還能用,大多由基層士兵使用。
而明缽胄多為圓盔,並且頂部稍高一點,內部空間稍大。
他們有髮髻,裹上發巾,戴尖頂缽胄不舒服,但辮髮的蒙古兵和後金兵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
這批繳獲的稜盔,盔槍最上面都是葫蘆餅子狀的鐵片裝飾。
不過鎧甲缽胄,長矛、長刀和佩刀這些兵器,是繳獲裡最正常的地方。
除此之外攜帶的裝備就有點古怪了。
弓一張,弓囊一副,多層箭囊一副,能插七八支常規箭和三支特種箭。
但是二三兩重的箭,一套裝備裡整整有七十根,其中六十根都用麻繩捆在副馬背上。
還有麻繩,整整四十根,幾個麻袋,厚厚一摞子穿成串,也都掛在副馬背上。
除此之外的工具,還有厚背短刀、斧頭、鐮刀、鐵鉤、鞭子、短矛各一,以及四根鋼釺。
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帳布、火鐮、箭端之類的小零碎。
這些玩意看得劉獅子和一眾將領暗自咂舌。
張獻忠看了又看,一臉蒙圈,對劉獅子道:“大帥,他們弄這些玩意幹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說罷,他還用胳膊碰碰粆圖臺吉:“這百人隊的東西,夠你那武裝個把總司了。”
劉獅子也正懵呢,粆圖打的這很難說是一支精銳部隊,更像是剿滅了一個專業的搶劫團伙。
咱就說,騎兵精銳帶十五斤的箭,能理解。
但誰家好人帶他媽好幾個麻袋、二十斤繩子啊?
“他們不是來打歸化城的,阿濟格那挑戰信就是想拖住漠南都督府,好不打擾他寇邊,你們看這裝備。”
劉承宗心說好在是自己來了,否則若是楊麒在此,多半要上當。
不是因為自己比楊麒高明,而是若無他帶兵前來,粆圖臺吉就沒有交手的信心,自然沒有這一番繳獲。
若非看見這些對劫掠特攻的裝備,劉獅子起初也以為阿濟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