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蓋援回道:&ldo;按規定士卒口糧月大石二石,或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如今歷驚兩番大戰,府庫經用不足,百姓亦遭胡禍,秋糧恐也不夠,如今僅給小石二石,以充大石,就這也是郡內接濟才勉強夠活。&rdo;
伏泉點點頭,小石和大石的兌換比率為十比六,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合大石二石。漢時多有邊軍兵糧不足,便以此策以解燃眉之急,柳城府庫空了,用此策也是應當,但卻非長久之計,畢竟長此以往,兵無糧則士氣失,戰力必定大減,看來自己首要前提得想辦法搞些糧食才是。
進入校場,三百餘步兵的隊伍早就排列整齊,一旁還有二十餘騎兵,柳城兵卒以守城為主,自然不需太多騎兵。他們衣甲雖是陳舊,卻很乾淨整潔,士兵面貌也還好,目光炯炯,透著一股說不出的精神氣,邊軍就是邊軍,比自己在京師時,時常看到的看管雒陽城門計程車卒不知強了多少倍。
伏泉登上校臺,蓋援問道:&ldo;縣令是否觀看士卒演練八陣?&rdo;
八陣者,孫子有八陣,孫臏有八陣,至漢代,八陣更是軍隊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漢制京師五營士每年十月進行都試,主要受閱內容便是&ldo;八陣進退&rdo;。邊軍因為直面戰事,每月必有一練。
伏泉頷首稱好。
蓋援轉身下得校臺,接過令旗一揮,士卒依據旗指,或分或合,運轉流暢,不時傳出激昂的喊殺聲,沙場氣息瀰漫,顯然是平日操練得當,有知兵之人一眼便可看出此乃精銳無疑。
望著場中精兵,伏泉心道,這是不是就算自己的起家部隊?
只是現在黃巾未起,軍閥未出,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在哪裡?
不由自主,伏泉抬眼望向北方,那裡有一個胡族,名曰鮮卑。
‐‐‐‐‐‐‐‐‐‐‐‐‐‐‐‐‐‐‐‐‐‐‐‐‐‐‐‐‐‐‐‐‐‐‐‐‐‐‐‐‐‐‐‐‐‐
漢代縣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魚鱗甲六十八漢斤,合十七公斤。
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
操演陣法之後,便是演練長兵,步兵整齊列隊,而那二十餘騎則於一旁練習劈砍。
大漢國長兵主要有戟和矛兩種,前者為中原士卒所喜,而後者更得邊軍之愛,邊地自古尚矛,由來已久。
&ldo;殺!&rdo;
&ldo;哈……&rdo;
隨著蓋援每次呼喊後,士卒齊聲大呼後揮矛,每一次揮矛,皆是用盡全力,配合著呼喝聲,極具氣勢。
伏泉站在校臺見之,暗地裡點頭,心知邊地士卒戰力不凡,絕非臨陣磨槍,縱使有當地尚武,民風彪悍之故,但若不是透過大量刻苦的訓練,絕對不會有今日之精銳氣象。
長兵後為短兵,以環首刀、鉤攘為主,鉤攘乃是盾的一種,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鐵盾上下有兩個利鉤,專鎖對手兵器,可謂攻守兼備。
之後便是習射,步戰有所謂九射,分為立射、蹲射、跪射、折腰射、弓步射、轉身背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