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悲情的作用(第2/3 頁)
說達延汗正當退兵時,又收到了郝日烈顏傳來的訊息,只因要收攏殘兵,兩軍先在沙圪堵村匯合,達延汗無奈,只能先往沙圪堵村,七萬大軍後撤也是一個技術活,行動想要快也快不了,除去戰亡的人數,目前大軍已不到六萬,加上一些搶來的女人,苦力等,人數在十萬左右,再說韃靼人打仗還帶了許多的牛羊,這是韃靼人的食物軍糧,走走停停一天也前進不了幾十裡地。
(
章子俊大派斥候密切注意著韃靼軍隊的動向,三日後似乎明白了韃靼兩股大軍人馬意圖,不打了韃靼在撤,讓章子俊總算鬆了一口氣,可轉念一想不禁哈哈哈大笑起來,何不趕上去來一場伏擊。這個想法著實很是冒險,卻很誘惑。
這時已近中秋,在黃土高嶺間,清晨的薄霧從地面瀰漫,一隊蜿延十幾裡的車隊,在雲霧中出現,大量的旗幟彷彿是在騰雲駕霧般,首先出現的是兩面不規則的旗幟,上有清道、金鼓字樣,一藍一黃很是醒目,接下去各種各樣的三角小旗,這種旗叫做認軍旗,也稱認旗,是戰場上重要辨別敵我的旗幟,也是能看清自己所屬哪一個部隊的旗幟。
在古代通訊基本靠喊的情況下,在打仗時,主要用擂鼓,聽鼓聲作出反應,還有就是看旗,中軍旗:為一軍之主旗,一般由皇帝授予領兵將帥或授權於某部將帥,戰時方能使用,為中立直幡,一般御賜的為藍底朱字朱邊,或授權的為白底黑字藍邊,上書御賜或御令某某將軍某某官(如某總督某提督或某總兵)長三丈寬五尺到三尺,一般是為統領數軍(總督,提督)或者數營(總兵)之將帥戰時所用,由中軍旗牌官執掌護衛。
認軍旗:各軍,各營,各千戶,各百戶,各總旗,各小旗皆有認軍旗,為表明各軍之身份,為識別敵我,表明身份部隊所用,大小不一,一般為藍底朱字或朱底黑字,鑲朱邊,或藍底盤五爪金龍紋,字為:明。百戶以下一般為三角旗幟,千戶以上為四方旗,有數面;兼指揮發令所用。
此時可沒有什麼國旗,有些小說中說道大明的主旗是紅色日月旗,這些全是胡謅。
將旗:表明各領軍將官之身份旗幟,一般千戶,都司,以上方有配備,千戶旗長八尺,參將旗丈二,副將旗丈六,總兵旗丈八,一般馬步軍為朱底或藍底,繪五爪盤龍;中為白底,黑字:明;鑲朱邊。為各將之親兵執掌護衛,旗型:長方型。
儀仗旗:千戶官,都司官為兩面,參將,副將為四面,總兵,指揮為八面,提督,都督為十二面,天子旗,三十六面。一般旗為朱,藍,黃,白,青諸色,上有五爪盤龍吞日,飛虎,五星連珠,綵鳳翔雲,飛魚等。此類旗號一般排列於中軍旗和將旗之後,為儀仗所用。
軍隊在戰場上還有號角,一般號角配合戰鼓使用,而眼前這一行車隊,不是商隊,也不是運輸軍糧,而是三日前從東勝衛發出的明軍戰死靈柩隊。
最前面是清道、金鼓旗,後面每一輛車上裝有戰死的都有各自生前所屬隊伍認旗一面,表示著死者生前是在軍隊中,屬哪一部份的。古人特別看重死後的哀榮,所以章子俊為了收買人心,乾脆把戰死的普通士兵全部加封為百戶,用藍色三角旗幟,上面寫有一個大大的明字,反過來就是封號,比如虎賁團第二營百戶長某某某。
自古出征死在外面,從未有過把死者運回的道理,而這一次大張旗鼓地運送死者歸回故里,的確是大手筆,無形中提高了軍人的地位。讓人感動的不單單只是這些,章子俊摸透了古人的內心,把哀榮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和高度。
這一次從京城來的三千兵衛,死傷最重,正當兵部侍郎曹參登記好入冊後,本來是在東勝衛城外選一個地方掩埋,可是被章子俊阻攔了,說什麼也要把這些“大明勇士”運回榆林安葬。曹參當然樂見其成,一時搞不懂其中的含義,還假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