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1/3 頁)
當靈柩到達榆林後,早在平安鎮的軍需被服廠在趕製幾千面旗幟,要在每隻靈柩上面覆有一面將旗,而且還是總兵旗,為朱底繪五爪盤龍,中為白底,黑字:明,鑲黃邊。
從榆林到達平安鎮有了小火車,當這軍列駛入漁河堡車站後,車站廣場上早就擠滿了烈軍家屬及看熱鬧的人,可謂是萬人空巷。
此時在無定河南岸上的三皇廟的北山坡,已經給這些戰死的軍人,修建了一座陵園,這個陵園早在出徵時就在營造,為的就是今日這一刻,將有數千英靈入住,整個北山插滿了招魂幡,在漁河堡通往三皇廟早就修建起了一座橫跨無定河的鋼筋水泥大橋,另一座是磚石水泥大橋,在上鹽灣處。
當靈柩到達平安鎮峁河邊上時停了下來,有大批護衛手捧著一面紅色將旗,覆在每一具靈柩之上,用釘子四角固定,立即把整個送葬隊變成了一片紅色,當旗幟上面畫有五爪盤龍後,人群立時爆發出一陣驚呼聲,這是何等的榮耀啊,雖死猶生矣。
此時只聽到從北山三皇廟處傳來一陣隆隆聲響,那是戰鼓的敲打聲,彷彿眼前的靈柩中人,已經復活過來那般,讓人也感受到了,戰場上的氣氛,隨著戰鼓漸止,三十六響禮炮震徹雲霄,代表著這三千六百位戰死沙場的將士,禮炮聲中夾雜著烈軍家屬哭喊聲,場面頓時變得莊嚴哀痛起來。
“小七啊,我兒死的不冤,我兒好樣的,真英雄也!”
“娃兒啊,願在地下安息,早投胎再到我石家,來世還是我石家人。”
“大哥,一路走好,小弟我這就去從軍,為你報仇。”
“哥哥放心,小弟跟哥嫂、弟妹一定把家中的娃子撫養成家,嗚,嗚。”
“吾兒啊,安心地去吧,往後有伯爺每月給的月銀錢,也夠一家子吃用了,等孫子長大後,會優先進學堂,優先進入工廠做工,吾兒沒有白死。”
軍人死後,最怕是白死,所以章子俊給足了哀榮,保障了直系親屬的生活,這樣做雖然一時會付出許多,可是對後續來說,只是一些小錢,對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更是不值一提。可悲的是這些古代人把人命看的太不值錢而已。
在北山烈士陵園中,大部分的死者已經入土安葬,有一大部分家屬因為路途遙遠,還沒到來,也有一部分是外省人,通知不到,而更多的卻是這一次兵部從京城帶來的京兵,對於這部分戰死的人員,只能作罷,等待往後家人前來憑弔了。在陵園中西北方一堵石牆特別引人矚目,上面石刻著死者的人名及籍貫地址,比如延綏石井村某某,山西平遙某某,陝西山溪某某,京城乾兒衚衕某某,京城張家某某等,一般古人的籍貫地址都比較簡單化。
在明朝對死者越尊重,就等於是孝和忠,更會贏得眾人尊重,章子俊的這一波操作下來,把平安伯的聲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戰死家屬,偷偷立生牌供奉起來,日夜香燭不斷。
達延汗及郝日烈顏兩股人馬,慢慢地退兵,兵部侍郎曹參等官員的塘報不斷地傳送到朝廷,讓內閣及朱佑樘極大地鬆了口氣,也讓侵犯潮河川的另一支韃靼軍隊往後退去,順路又犯大同,為了接應深入河套的兩支人馬,又虜寇甘、涼。
當前達延汗及郝日烈顏人馬彙集,人數加起來達十萬之眾。除了目前還剩下完好的五萬餘戰兵外,其餘都是一路劫掠而來的百姓,老弱病殘都被殺了,剩下的壯男當奴隸,女人當生育工具,生活在河套及長城內外的百姓也夠倒黴的,每一年都有兵災。
達延汗的這一次進攻雖然受挫,為了配合北撤韃靼小王子命火篩部強結諸部迭寇大同、宣府。
此時膽大妄為的章子俊把東勝衛及府谷的人馬匯合,在麻黃塔設伏,麻黃塔這個地方地勢複雜,其中有三條河流匯集,河道非常曲折,此時韃靼人馬已經到達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