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插秧與上山(第1/2 頁)
又是吃飽喝足的一天,今天姜川先是把盒子裡的蚯蚓篩選了一遍,又發現了三條綠蚯蚓。再去草垛下面挖一些,廢了不少功夫湊了7條,蹲的他腿都麻了。
經過兩天的對比實驗,姜川初步得到結論:綠蚯蚓雖然腥臭味重一些,但是對於鯰魚、黑魚這一類的肉食性魚類有著比較明顯的效果。
再有,如果遇到麥穗,小白鰱鬧窩的情況可以使用綠蚯蚓。或者是把綠蚯蚓攪碎混合一些其它餌料,來進行打窩,引誘來肉食性魚類,這些小雜魚自然就逃走了。
……
四月中旬即將過去,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插秧。
插秧指的是把秧苗插入水田中的過程,各地插秧的時間。因為氣候、地理位置、農作物生長週期的影響有所不同。
春季的插秧時間,大約就是氣溫回升趨於穩定沒有較大波動,並且在開始降水之後,進行插秧。
以前插秧都是由人工進行,在插秧的時節。農民伯伯們會捲起褲腳,走入水田,一隻手抱著秧苗,一隻手進行插秧。
雖然插秧的時節在春日回暖以後,但是人體的平均氣溫在36攝氏度左右,光腳入水尤其是泥裡,還是比較涼。
青壯年時期氣血旺盛還好還好,等年紀大了受寒很容易出現關節腫痛和靜脈曲張。
並且在農村,婦女同樣是需要下地勞動的。他們手腳麻利不輸男子,但體質相比來講要弱一些,所以更容易落下病根。
不過好在國家始終關心著,農民伯伯的生產和生活。在經濟上沒有那麼困難以後,便開始大力補貼農業生產。
農業機械得以大範圍推廣,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旋耕機等農業機械的應用,及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壓力。使得農民伯伯不在那麼勞累。而插秧機也在其中。
看著插秧機行駛在水田裡,姜川的心裡感慨萬千:原來需要一個人幹大半天活,現在機器開過去十多分鐘就能搞定。而且在一些山間梯田,較大機械進不去的地方,小型手扶式插秧機也應運而生。
許伯特意留下了一塊地,和姜川一起手動插秧,大概是兩個熟手一天的工作量。
但由於姜川是新手從來沒有接觸過插秧,這個時間肯定得延後了。並且許伯還得給姜川做示範,效率就更低了。
秧苗根部需要入土多深?什麼樣的姿勢較省力?看著是挺容易,實際做起來可不一樣。
姜川這個新手幹著幹著就跑偏,行列一點都不齊,秧苗也歪七扭八的,好歹根已經下到泥裡了應該能活。
許伯看著姜川的成果,並沒有批評他。
而是說:“雖然現在有機械很方便,但是也要讓後輩體會一下先輩們的艱辛,和生活的辛苦。也是教育後人,糧食來之不易,要養成節約的習慣。這種精神,以後你也要傳承下去。”
“再者說會耍嘴皮子跟會幹,那是兩碼事。渾身上下就長一張嘴,光會閒扯淡可不行。”
晚上吃過飯,姜川早早的就上了床。白天插秧,乾的有點腰疼。明天早上的晨練也免了,得多躺一會。
在家歇了兩天,腰不酸了背不痛了,滿血復活。姜川打算上山去挖點野菜,話說這幾天總吃魚了雖然沒吃膩也該換換口味。
除了揹簍網兜和鋤頭姜川還特意挑了一根竹杆帶著,一邊走一邊揮舞竹杆抽向路邊的雜草,偶爾還給自己配兩句音。
就像小時候看武打片,邊看邊練一樣,激動的時候還跟著念兩句臺詞,幻想著自己以後仗劍走天涯。【現在帶著劍過不去安檢】
“手持三尺細竹杆,敢教百草盡無頭”
這麼一路邊走邊玩沿著小路向遠處進發。
山上的春風吹的還是比較宜人,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