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三十章 老驥伏櫪的太師(第2/4 頁)
,比如說他才四十多歲,對吧?春秋正盛,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天下事理應由他決斷,對吧?
她官家哥哥就不這麼認為了。
心驚肉跳好不容易坐上龍椅,憑什麼還給你呢?
本朝以孝治天下,如果官家年輕,太后都能臨朝,但從無太上皇臨朝的例子呀!
兩位官家不能像某些東瀛淑女一樣用耳光決勝負,那就只能拼支援率了。
太上皇因此要童貫帶兵回去,回去給他撐腰;
官家因此要童貫不帶兵回去,回去就準備給童貫一個榮譽官職,直接趕回家吃桃子去。
當然官家也想得清楚,別說童貫,三歲稚童也能看出他居心險惡啊,那童貫萬一不走呢?
官家的使者就留在太原城了,安分乖巧,沒什麼存在感似的,但整個人存在感爆棚了。
帝姬的馬車是同晉寧軍一起進城的,街道兩邊山海一樣的歡呼聲,喊得這群一潰再潰的晉寧軍士兵就羞赧地低了頭,不敢看兩邊百姓的眼睛。
童太師騎在高頭大馬上,笑呵呵地打趣徐徽言,“彥猷若是年輕十歲,老夫今日須得避你一頭呀!”
馬車裡的帝姬悄悄往外看一眼。
“太師中氣怎麼這麼足!”
太師坐在中堂,有點迷惑。
“我雖老,卻也能食鬥米,肉十斤。”
她就趕緊擺擺手,小聲道,“太師要回去嗎?”
兩個壞筍湊到一起開始嘀咕。
太師說,“老奴這條命是太上皇的,太上皇而今在京城孤立無援,老奴爬也得爬回去呀!”
帝姬說,“可太師一回去,官家哥哥就要留住太師了,這可不行呀。”
太師說,“正為此事發愁,而今有使節留守太原,走不脫呀。”
帝姬說,“爹爹是想留太師在京,還是……”
太師說,“我看太上皇信中之意,南巡亦無不可呀。”
京城是中樞,不是因為汴京生來就是中樞,而是因為整個大宋的行政系統在京城,如果執政者跑了呢?
只要各州縣的地方官仍然認他,只要各路軍隊統帥仍然認他,只要各地的賦稅和糧米按照他的心意分配,官員按照他的指示調動,他在哪裡,京城就在哪裡。
兩個人嘀嘀咕咕確定了這一點後,帝姬又說話了。
帝姬說,“我有一個想法。”
太師說,“帝姬年少聰慧,必有高明之計教我!”
帝姬眨眨眼,就笑了。
童太師這麼大的歲數,權傾朝野這麼多年,要說和金人作戰沒本事是真的,但內鬥原本也不需要她出謀劃策。
她出謀劃策,是為了心照不宣地站個隊:她支援她爹,而不是她哥哥。
明確說出這一點,童貫才好放心將太原留給她。
不過帝姬小聲嘀咕了幾句後,童貫也是大吃了一驚。
“帝姬這是同誰學的?”
帝姬仔細想了一會兒,“我爹爹。”
新年前兩天,也就是崇寧軍入城後的第三天,太師突然病倒了。
具體是什麼原因病倒的,大家說不出,但童貫是個古稀之年的老人,那什麼原因都可能啊。
訊息一傳出來,整個太原城就跟著人心惶惶。
太師逃跑的事已經被大家選擇性忘掉了,現在大家只覺得太師是河東路的鎮海神針,他病倒了,這可怎麼辦!
從張孝純往下,立刻有一波接一波的人往太師府上看望,太師也盡力接待了他們。
這個為國盡忠一輩子的老人似乎已經油盡燈枯,他眼中蓄著淚,枯槁的手握住每一個來客的手,並且用氣若游絲的聲音去叮囑他們一些這樣那樣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