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包小三的工程師!(第1/4 頁)
我之所以想要逃離設計院,不僅僅是想離開爸爸的視線,更想換一個環境。
從小在院裡長大,對外界一無所知。過去的叔叔阿姨後來都成了我的同事,難道我還要在這裡繁殖第三代嗎?
本院的職工除了上學、購物、買菜、大病住院,什麼都能在院裡搞定。
有衛生所、託兒所、食堂、單身宿舍。還有浴室,燒鍋爐的那種。
衛生所不僅僅只是看病打針拿藥,還會去按摩醫院,請來盲人按摩醫師,給中年工程師們按摩。
我看到過那個按摩師,30來歲,修長的身材,戴著一副墨鏡,若不是眼睛瞎了,那可真是個標準帥哥。
當某個設計分院發生了傳染病,馬上就會派醫生前去控制病情。醫生若是發現職工有重大疾病,就會及時聯絡醫院住院治療。江西治不了的,就送去北京上海。
後來家家戶戶獨門獨戶都有衛生間,各種採暖洗浴裝置齊全。單身宿舍也有了衛生間和洗浴裝置,院裡就沒有浴室了。
如今家屬區還有人開了小商店。
過去還有禮堂,經常會放電影。春節還搞晚會,各個科室表演節目。我還清晰地記得,媽媽在臺上唱山東呂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爸爸給他拉二胡伴奏。
這是我讀小學時的事,大概是90年代禮堂拆了,蓋起了樓房。
家屬院還有居委會,鄰里發生糾紛都有人上門調解,批評教育。
設計院的行政級別也很高,有人事權,員工的職稱晉級工作調動,院裡都有資格搞定。
還有好幾輛大型客車專門接送職工上下班,連公共汽車都不需要接觸。
本院還有工會組織、退休辦,3個宿舍大院,住的全是自己的職工和家屬。
職工若是生了重病,工會會派人帶著禮物去看望。去世了,工會就會發布訃告,組織葬禮送花圈,主持追悼會。
如果是已經退休的老職工發生這些事,就由退休辦組織辦理。
這個設計院是50年代建立的,儘管經歷過各種社會變遷風風雨雨,但始終還是秉承老傳統,把職工仍然當成寶貝。
簡直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如今這設計院依然在不斷發展壯大,早就不滿足國內的發展,還不斷在國外承接設計專案。
所在的國家基本都是沒有戰火政治穩定的國家,這點做得非常聰明,所以才會經久不衰!
我在這裡面長大,外面的世界根本不懂,別說我不懂,就連爸爸也是啥都不知道。所以他總會被媽媽罵:“就認識你那幾個老鄉,什麼都不會,一點活動能力都沒有”
設計院幾乎把一切都包了,爸爸還需要什麼活動能力?
媽媽當初被爸爸帶到江西,沒有轉出自己的小學教師工作關係。
就是因為爸爸當初拍著胸脯說院裡會給轉正,她就這麼跟著爸爸來到江西,被安排在院裡的託兒所大班當老師,也算是專業對口。誰知道,一直沒給轉正。
後來遇到國營的百貨大樓招工,轉正無望的媽媽,就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託兒所,去了百貨大樓工作。起初是臨時工,後來轉正也成了國家編制職工。
為這事,媽媽沒少罵爸爸沒本事!
媽媽在院外工作,自然懂得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這方面,在媽媽面前爸爸簡直就是個白痴。所以我們家的一切外事活動都是媽媽出面交涉。
我看夠了那些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知識分子,聽多了他們的各種故事,早就厭煩了!
別看他們外表西裝革履道貌岸然,其實有那麼一小部分人,簡直可以用猥瑣下流來形容,跟當今的某些禽獸教授有一拼!
一旦出了醜聞,女方就會被領導調離科室,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