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求功心切洛口失利 天賜良機東堂獻言(第4/5 頁)
,仔細端詳著輿圖。
“從地勢上來,當於荊、塗二山之間,最為妥當。”
“可荊、塗二山乃我禦敵前線,若於此處築堰,恐受索虜侵擾,屆時築堰難成不說,亦會使我軍大受挫敗,故而此計斷斷不可!”
徐修仁朗聲回應道。
“額”
王足眨了眨眼,畢竟徐修仁說的也挺有道理。
“徐令所慮甚是,不過在我看來,築堰選址,還有一處。”
王足再次指了指地圖。
“諸位請看,鍾離郡既已為我所有,其城牆完備,內有糧草接濟,外有洛口屏障,實為易守難攻之地。而浮山乃處其右,周圍有渙、洨、沱、瀝澗四水匯入,四水於淮水主幹道匯聚一處,正是地利所在!”
“加之淮水沿岸百姓富庶,人口密集,陛下可發出一道旨意,徵北徐、北兗、南兗三州徭役十萬,於浮山修築長堰,再於洛口至浮山之間疏浚河道,待汛期一到,便可以水為兵,大破壽陽!”
皇帝聽後連連點頭,內心更是振奮。
這個王足雖是降將,早年間以北國幾座邊境城池歸順南國,為了表彰他的投誠,皇帝便敕封他為北徐州刺史。
如今壽陽城戰敗,他能直言進諫,提出了對策,足見他的一番赤誠之心了。
為了給眾人一個面子,皇帝還是朝著堂下左右看了看。
徐修仁悶著頭思索了一番,而後低頭拱手:“陛下,築堰耗費錢糧、木石甚巨,不僅如此,還要大徵徭役。如此勞民傷財,即便取了壽陽,恐怕得不償失!”
“如今我南國新政始興,然土地之策尚未在國中全面實行,淮地雖富庶,可如此行事,定會侵損百姓生存之本,還望陛下三思!”
“陛下,徐令所言不無道理。”
周開逸走到徐修仁旁邊,朝堂上行禮。
“興兵征討本就損耗巨大,今若築堰聚水,於府庫而言乃雪上加霜,況且築堰成效尚不明朗,若輕言築堰,而不能確保其功效,恐為無稽之談!”
御史中丞司馬褧,聽了這話挺身上前拱手。
“征討北國、收復失地,乃我一貫國策。徐令和周舍人如此咆哮朝堂,未免過於激動了!”
“既如此,司馬御史有何見解?”
周開逸繃著臉問道。
“自古育民之策,皆行與民休息,懇田養民。然國逢大難,庶民之命亦當隨以家國。君子成大事而問天地,既然要成就大業,哪有萬無一失之理!反觀南新蔡、江夏二郡新政試點,亦是耗費甚多,其成效雖好,但朝廷還未曾能收到過二郡一顆粟米!反觀築堰之策,外有天時地利可佔,內有南國人心所向,又何愁不能成功呢!”
眾人聽後無不拍手稱快,順著司馬褧的話附和了幾句。
司馬褧見狀朝著堂下低身拱手。
“諸位,若壽陽城破,那索虜必將被我兵將之勇所折服,到那時,我南國大軍便可直逼洛城。”
“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二位既是朝廷肱骨,又如何要自滅志氣呢!”
徐修仁和周開逸二人擠著眉眼,不再言語。
袁昂在一旁頻頻點頭,對司馬褧的一番話表示贊同。
皇帝眨眨眼看了看袁昂。
“袁尚書,依你之見呢?”
袁昂聽後快步向前,低身拱手。
“陛下,北徐戰機千載難逢,臣力主築堰聚水。”
“不過據臣估算,僅發民間徭役恐不能支撐,應補充以前線將士、冗從雜役,眾人齊心協力,方能在汛期之前完工。”
“至於銀錢石木”
袁昂眨眨眼不再言語了。
皇帝聽後點了點頭,看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