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崆峒奇秀,男兒事,拳劍掌(九)(第1/2 頁)
自震元掌八十一掌教完以後,姜如望便不來七里溝,只叮囑楊應尾每日自行習練。
又過了五日,楊應尾又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七里溝,卻看見二師伯王馳威已在那裡等他。
自第一天王馳威將他領上山後,之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問了大師伯幾次,只說是下山去了。
三個月沒見著王師伯,楊應尾著實有些想念,在他的心中,這兩位師伯都如同義父的親兄弟一般,一聲“二師伯”喊得親切異常。
王馳威看他一眼,目光中盡是慈和。他師兄弟三人關係極好,他又與王一鳴年歲相當,更是無話不談,自王一鳴失蹤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傷心至極,忽忽如狂,師父和師哥都是修真之士,道家講究心性自然,也不勸他。
崆峒派的事務繁多,師父經常閉關清修,玄聖宮的日常事務,大多都是由師哥料理,故而尋找王一鳴的任務,就由王馳威擔待下來,這些年,他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就連關外與漠北,都曾走過幾回。
王馳威與楊應尾閒談了幾句,便讓他跪下,也磕了三個頭。
前幾天,王瑛告訴過他,磕這三個頭是崆峒派的規矩,但凡除師父以外的人傳授武技,都需要磕三個頭,行半師之禮。
王瑛還跟他說過,王馳威因無需分心崆峒派的門內事務,武功極高,七傷拳更是爐火純青,她師父偶爾談起,都自承武功早已不及這二師弟了。
現在,楊應尾見二師伯即將要傳授他七傷拳,不由得心中撞鹿,臉上表情,更是躍躍欲試。
少年人的心思,王馳威怎會不明白?他朗聲吟道:“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
楊應尾拍手叫好,說道:“二師伯,七傷拳如此厲害!能讓對手五臟六腑俱受損傷。”
王馳威微微一笑,說道:“你錯了,‘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說的不是對手,而是自身。”唬得楊應尾心頭一震,臉上色變,半晌說不出話來。
王馳威繼續說道:“人體內皆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肝屬木,一練七傷,七者皆傷,這是七傷拳這套拳法的名字由來之一。”
楊應尾聞聽,認真端詳了下王馳威的面色,繼而說道:“依弟子看來,二師伯的五臟六腑,都不似有什麼損傷。”這一點,他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自從學習了胡青牛的醫經之後,若論醫術之精,楊應尾可以說是海內獨步,“望聞問切”於他而言,只是最基本的末伎而已。
王弛威不置可否,只說道:“七傷拳習成之後,每一拳擊出,有七股不同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柔,或柔中剛,或斜刺,或直行,或內卷,七種勁力,層次分明,對手需抵擋這不同的七種勁道,確實威力奇大。”
他頓了一頓,繼續講道:“七層勁力,各有所出,亦各有所指。人有三魂七魄,震元掌傷魂,七傷拳動魄,哪七魄?‘吞賊’、‘屍狗’、‘除穢’、‘臭肺’、‘雀陰’、‘非毒’、‘伏矢’。拳勁及身,對手七魄皆傷,此七傷拳名由來之二。”
楊應尾眉毛微蹙,想了想,說道:“如只能先傷己再傷人,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應該不會成為名滿江湖的絕技,定是有什麼法子,可以讓習練者自身無損。”
王弛威點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許神色,道:“尾兒,七傷拳每習練一次,五臟六腑便受損一次,除非內力渾厚堅實,能抵禦七傷拳的拳勁反噬之力。所以,欲練七傷拳,先修內功,你機緣巧合,練成了九陽神功,內功已扎得異常堅實,從今日起,咱們爺倆花費七天時間,學了這套七傷拳法。”
楊應尾聽二師伯說,只用七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