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靈柩安放在靈堂內五米深地穴中,原先設計由升降機提上放下,以供人瞻仰孫中山遺容。因奉系軍閥張宗昌在碧雲寺見到孫中山遺體裝在水晶棺中,破口大罵: &ldo;不是你孫文搞革命,我張宗昌就不致有今日之敗!我生前木能和你打過仗,你死了,我今日要毀滅你的屍體,以洩我之憤恨。&rdo;他下令火燒孫中山靈柩,後被張學良得知派騎兵趕來制止,臨近老鄉也來救護。棺雖保住了,但水晶棺玻璃蓋四周已經損壞,因空氣浸入,遺體變色,無法儲存,變為鋼筋混凝土封固。墓穴上安放著孫中山大理石臥像,是孫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著名雕刻家高橋雕刻。陵墓入門一座三間三樓的石碑坊,懸掛著中山先生手書&ldo;博愛&rdo;橫匾一方。陵園外觀具有我國古代建築傳統格式,色調淳樸,裝飾簡潔,氣勢壯觀,規模宏偉,別創新格。陵園南面有孫中山銅像,在瞻視著南京城。陵園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中山先生之陵有著不朽和浩然正氣,先生之功績與日月同輝,和宇宙共存。
中山陵先後施工六載,在蒙恥的年月裡,全國人民和南京市民日夜在思念;在血雨腥風的日子裡,人民在奮鬥,終於爭取了雪恥這一天的到來。
從南京市區到陵前,路兩旁植有蒼松翠柏、杉樹、梧桐等,簡直是一條綠色長廊直接陵前巍峨的雲天。
一大串轎車開進陵前停車場,一排排車停下來,文武百官都按指定地點站好,中間留出個大圓場。蔣介石和宋美齡轎車停到圓場中心,在場值勤的憲兵少將值星官,發出立正的口令。人們都自動地立正,接著又把身子往後退。刷刷只有鞋跟蹭洋發地聲,連聲咳嗽也沒有。
蔣介石現在身著特級上將軍服,胸前佩戴一排勳章,腰上是軟布帶子,西服軍褲筆直的褲線,黑尖頭皮鞋閃閃發光,右手拄根標直的龍頭手杖。宋美齡換下了鮮艷的大花衫,穿件過膝蓋夾料綠色大衣,裡邊罩著深藍地雪白的素花袍子,矮幫黑皮鞋,高聳的頭髮往下篷松著。她左手挎在蔣介石胳膊裡,兩個人步子走得很齊。
整個中山陵已修耷一新,陵寢正門交叉插著國旗和國民黨黨旗。
蔣介石邁著沉重的步子,手中的手杖杵在石階上也發出沉重的聲音。跟在地平後的市武官員,齊齊整整地走進陵寢正門。當走進正廳時,轟轟轟響起禮炮聲,不知是為蔣介石大元帥祝賀,還是為震醒陵寢中的孫中山先生。
這時蔣介石和宋美齡同時跨步站在停棺的漢白玉棺床跟前,緊跟在他身後的副官接過手杖,他摘下大簷軍帽,被副官接過去。他雙手貼在大腿上,慢慢地把頭低下去,宋美齡往蔣介石身邊稍稍靠近些,雙手低垂著。
禮賓司主祭官被委員長默默低下頭的行動所感,發出向國父默哀的口令,已經晚委員長大半拍了。
蔣介石鼻子一酸,渾身抖了一下,兩肩聳動著哭起來了。總理遷入中山陵時他大哭一場,南京被日軍佔領遷都重慶時大哭一場,這次由重慶遷都南京是第三次大哭了。
宋美齡被感染得發出細微的哭聲,她把頭深深地往下低,儘量不把臉龐露太多了,可她的哭泣聲是有力量的,在她身邊的蔣介石聽得最清。
頓時周圍一片唏噓哭聲,好像從半山腰衝下一股溪水,要淹沒這中山陵。可誰又能不哭呢?在場的高官顯貴都在八年半以前逃離開中山陵,這塊風水寶地,這座國人敬仰的大陵,卻眼巴巴被日軍奪去了。不少人曾經絕望過,就是還能回來,又得何年何月呢?是否這座大陵還存在?後來汪精衛叛變了,他在南京建立起偽政權,好像中山陵也成為他繼承的祖宗了。每年都搞一次大祭陵,不用說南京老百姓不服從,不相信他的誠意,連他自己也心中有愧。每次到大祭陵時,總是傳說,那裡有人帶槍等著對他行刺,又說放水淹,放火燒,真是鬧得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