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出兵(第1/2 頁)
一早在朝堂上,林公公宣佈了四份聖旨。
四道聖旨的大致內容如下:
第一道:皇后因武安侯府謀反,深感慚愧,自縊於椒房宮中,太后也身染疫症而亡。
因為太后和皇后參與了武安侯的謀反,均剝奪封號,貶為庶人。
即日便葬入城外的皇陵邊上,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萬世恕罪。
第二道:宮女紅鸞救駕有功,且紅鸞早已秘密為朕生兒育女。
然而朕早已察覺季氏有異心,因此特派紅鸞潛伏在季氏身邊做內應。
如今季氏一族已除,紅鸞的諸多功績累加起來,朕決定封紅鸞為靜妃,並將靜妃所生孩子接到宮中,由靜妃親自撫養。
當林公公讀到第二份聖旨的時候,所有大臣才恍然大悟,原來陛下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眾大臣紛紛稱讚皇帝明察秋毫。
大臣都都跪下齊聲道:“陛下英明。”
但是還有的人認為紅鸞身份卑微,不可為妃。
於是朝堂上又吵了起來。
江敬一見其他人吵得厲害,便翹著鬍子道:
“紅鸞救駕有功,你們意見這樣大,怎的陛下有危險的時候不見你們家的兒女上前救駕。”
巴拉巴拉巴拉,噴了兩刻鐘都沒有停。
君沛怕他再噴下去誤了早朝便喊了一句:“安靜,朕意已決。”
吵鬧聲才停歇。
第三道:雖然太后參與謀反,但是也曾經養育過朕幾天,太后的離世朕深感悲痛,因此朕決定為太后守孝三年。
在這三年裡,朕便不再廣納後宮。
林公公唸的振振有詞,只有君湛知道,這最後一句才是重點。
眾大臣咋舌,陛下就小的時候在太后身邊待了幾天,這也算養育之恩???
第四道:臨溪鄉君臨危不懼,救太皇太后於季伯言的劍下,又挺身而出及時的救治靜妃。
賞臨溪鄉君珍珠、寶石各一箱,白銀十萬兩,黃金一萬兩,綾羅綢緞百匹,金絲銀線如干。
隨後,幾個小太監將這四道聖旨分別送到受封受賞的人手中。
朝堂上因為君熠逃往西蜀而又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有人主張直接派兵去邊境,若是西蜀不交出君熠,便直接對西蜀發動進攻。
另一些人則認為,戰爭受苦的只會是百姓,先派使臣去和談。
在這個問題上,大臣們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吵了一早上都沒有吵出個結果來。
正在殿內吵鬧不休時,殿外喊了一聲蓋過了殿內的吵鬧聲。
“報,西蜀邊境八百里加急。”
一個風塵僕僕計程車兵疾步跑進殿內,跪下,雙手呈上手中的信件道:“陛下,西蜀邊境八百里加急。”
林公公走下來拿了士兵手中的信件回去呈給君沛。
君沛接過信,撕開信封便看了起來。
看完直接將信猛的拍在茶桌上,怒道:“豈有此理。”
下面的大臣見狀,紛紛跪下道:“陛下息怒。”
“虧你們還在這裡爭吵大半天呢,西蜀已經打過來了,且手段下作。”君沛怒斥道。
“這次西蜀帶兵的是西蜀裴一舟裴大將軍。
現在該討論的是大夏誰帶兵去迎戰,而不是在這裡為些無用的事在吵鬧。”
剛剛吵得最兇的幾個文臣現在都低著頭裝鵪鶉。
鎮國公元振東幾步走到太和殿中間跪下道:“臣自請帶兵迎戰。”
鎮國公元振東便是君湛和君沛的嫡親舅舅,一品護國大將軍。
“好,那請將軍回去準備準備,明日朕親自帶領全臣為護國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