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嚴綱杜長夏侯蘭(第1/4 頁)
當冀州刺史嚴綱奉公孫瓚之命,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中山國時。
中山國上上下下瀰漫著凝重緊張的氣息。
中山相利乾君面色憂慮,目光在一眾從事身上逡巡,開口道:“諸位,如今嚴綱大軍壓境,來勢洶洶,我中山國該如何應對,速速商討良策啊。”
沒辦法,中山王劉稚已經坐不住了,就在旁邊盯著呢。
一時間,大堂內議論紛紛,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神色惶恐地說道:“國相,嚴綱此軍氣勢不凡,我中山國兵力薄弱,若與之對抗,恐城破國亡啊,不如開城投降,以求保全。
再說了,嚴綱奉上公太傅之令,韓馥才是叛賊。”
話落,朝堂中一片譁然,不少人紛紛搖頭表示反對。
一位武將挺身而出,大聲道:“此言差矣!
某等既然奉韓冀州為君,豈有反覆的道理。
某等中山國男兒豈有未戰而降之理?
當緊閉城門,拼死抵抗,讓嚴綱知道某中山國的骨氣。”
就在眾人爭執不下之際,國相利乾看向一側的甄氏族長,問道:“甄老怎麼說?”
中山國無極甄氏,是中山國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在前漢末年就是世代兩千石,後來因為擁立王莽,更是達到巔峰。
可惜的是,成也王莽,敗也王莽。
後漢開始後,甄家在官場上陷入沉寂,不過因為家大族大,開始涉足商賈,又是經學世家,所以也漸漸起復。
到了甄逸的時候,不但入京為郎,還外放官至上蔡令,可惜的是前幾年病逝了,不然的話,到現在也差不多能做到兩千石的郡守。
那樣的話,甄家也就徹底起來。
但即便如此,甄家依舊是中山國的大族,又因為富足和部曲較多,所以他們的意見也至關重要。
此刻,見眾人聲音稍歇,甄家族長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老夫以為,投降與抵抗皆非良策。
如今這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我中山國若輕易投降,若是韓冀州打敗公孫瓚,來責問如何?
若一味抵抗,以我等之力,恐難持久,且若公孫瓚打敗冀州,來責問又如何呢?”
聞聲,那武將模樣的年輕人不禁問道:“打也不行,投降也不行,那我們到底怎麼辦?”
甄家族長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就是如此。”
“就是如此?”
眾人瞪大眼睛。
這時,中山相利乾開口道:“甄老,不如你說的仔細些。”
甄家族長道:“老夫建議,可採取不抵抗、不開城門迎接之策。
我們只是一郡國,現在朝廷政令不通,你韓馥說你冀州牧,有印綬文書,我們無法判斷真假,那就聽你號令。
現在嚴綱你來了,說是奉上公太傅崔烈之命,也有節仗印綬。
我們無法判斷真假,也沒有權力去判斷真假。
既然如此,你們來,我們不攔著,要糧食財帛,我們也給。
但是,你們想進城,那不好意思,我們分不清誰是真的,要等雒陽那邊政令通行的時候才可以。
如此一來,既避免了與嚴綱的正面衝突,又能在這亂世之中暫保一方安寧,以待時局變化。”
甄家族長的這樣一番話,讓眾人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皆陷入沉思。
利乾微微點頭,目光中帶著幾分讚許:“甄老之言,甚有道理,諸位可有異議?”
見眾人皆沉默不語,利乾便看向中山王劉稚,見對方點頭,便道:“那就如此。”
嚴綱在城外,本就知曉自己此來多為疑兵之計,目的只是為了迷惑韓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