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第1/2 頁)
第一卷 遼東軼事‐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三十四章 遊擊將軍
就在鎮江水師的船隊一路向南駛去的同時,馮伯靈親自出馬,帶著振武營中二千新兵也浩浩蕩蕩地向南行進。[醉][露][網]
這一半的新兵是經過短暫訓練後精挑細選出來的,不說是訓練有成,卻也能算得上佇列整齊,進退如一。在教官們呵斥與銀子的交相驅使下,這些人已經領到一兩銀子獎賞的新兵更是竭力展現出新軍的朝氣來。剩下的新兵則在蘇翎新調入的教官的整訓下,沒日沒夜的加緊向那一兩銀子靠近。
馮伯靈總算拿出一副遼東都司新近得勢武官的威風,沿著海岸線,一路橫掃而去。
熊廷弼對這位昔日相識的低階武官的賞識,不是毫無來由,儘管對馮伯靈不過是一條訊息的來源罷了。但以熊廷弼的脾氣,這遼東原有的大小武官,除了賀世賢等幾個為數甚少的人可用之外,其餘的均是人浮於事,毫無用處。這位遼東經略自上任以來,便沒把遼東都司原有的大小文官、武官放在眼裡,輕則一頓呵斥,重則便要拔劍砍人。再加上原有的遼東大小官員損失慘重,可以說但凡能幹點的,都喪命於薩爾滸之戰,而留下的,不僅官位低賤,且這辦事的能力,連聽招呼做事都做不到。
是故馮伯靈此時猶如一朵火苗,給熊廷弼焦頭爛額的處境裡增添了一點好兆頭。朝廷上屢次三番出現的督促收復開原、鐵嶺失地的言論,那些言官、御史之流更是妙筆生花,動輒下筆千言,將熊廷弼的戰略部署說得一無是處,連欺君的罪名都屢見不鮮。神宗已逝,光宗新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著危機一步步臨近,這些都使熊廷弼心急如焚。
按熊廷弼的部署,此時遼陽一帶聚集的兵馬已近十三萬,所需器械馬匹糧草仍然在不斷增加之中,雖然已經度過瞭如春荒時那般絕境,卻仍然達不到預想的要求,要進攻努爾哈赤,還需要更多的準備。
最讓熊廷弼惱火的,是聚集在遼陽附近的官軍中,除了各邊徵調來計程車兵、川兵、毛兵以外,那些遼東留存的數萬人馬中,能算得上精壯的兵,十之一二,其餘的一眼看去便知不能上陣,勉強做些守城、採草、放馬雜事。唯一能稱得上善戰的,只有各個將領手下的家丁,但為數不多,每個將領之下,不過只有六,七百個人而已。憑著這樣的軍馬,要想進攻,豈不是自尋死路?這且不說,努爾哈赤一再於瀋陽附近襲擾,目的已經十分明顯,熊廷弼如今僅能全力死守,這丟失瀋陽的隱憂都還存在著,怎麼可能再進攻?
馮伯靈的異軍突起,尤其是那些吃飽了便逃走的新兵在馮伯靈那裡一個沒少,讓熊廷弼的臉上露出罕見的笑意。為此,這一回熊廷弼特意補充了兩個月的糧餉給馮伯靈,並且令其招募新兵以彌補遼東在鎮江一帶的兵力空虛,一千人的鎧甲裝備也在旅順口一帶等待馮伯靈的接收。
唯一遺憾的,是馮伯靈的鎮江遊擊將軍一職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批覆,但這不並不妨礙熊廷弼在手令中讓馮伯靈以鎮江遊擊將軍一職行事。
或許是遠離了蘇翎的緣故,馮伯靈一出鎮江,便顯露出一個老軍伍的威風。在鎮江堡蘇翎面前的些許懦弱形象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麾下兵馬千人的遊擊將軍。
蘇翎所說的膽子大點,馮伯靈做起來,可不僅僅這麼簡單。
從鎮江堡轄區與金州衛的交界處開始,沿海岸的堡寨、墩臺等等被馮伯靈洗劫一空。原本並不算多,也根本不能舞動刀槍的戍守旗軍,不過是衛所種田的出身,哪裡能擋得住馮伯靈這一群吃飽了正想找事的新兵?這一路上的人旗軍,或是十幾、二十多人的瞭望烽燧臺架,一律被馮伯靈以徵集軍需的理由繳械,鎧甲器械一概扒去。這倒未引起戍守士兵的抵抗,理由倒並非馮伯靈的威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