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盛(第2/2 頁)
市面上糧食的價格以降再降,粟、麥每石兩百一十錢,稻米每石一百六十錢,豬、羊、雞鴨魚降到每斤十錢到二十錢不等。
也就是說,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也能見到肉了。
物價直追前漢文景之治時。
生存的壓力減小,人口自然也跟著大幅度增長,養兒女不再是負擔,而是一項十分划算的投資。
一個孩童五六歲就可以幫著做些家務,七八歲就能下地輔左大人。
朝廷對生兒育女還有補貼,免除該戶的所有徭役,每月可領十斤肉,五十斤糧,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加上當地醫館的普及,讓新生兒的夭折率也大大下降。
大家都生得起,養得起,人口也就上來了。
到了楊旭登基的第四年,大秦各地的府庫全都充盈起來,錢糧堆積無數,以前的糧倉已經不夠用了,楊旭下令又修建了河湟、南中、居延、熊津四大糧倉。
盛興六年,大秦帝國的盛世已經到來。
從漢羌之戰開始,華夏就進入連綿不斷的混亂之戰。
瘟疫、戰爭,天災人禍,年復一年,離亂了太久,人心思治,盛世也就順勢而來了。
人口增加,各種需求也就來了。
商業因此越來越發達。
大興城內,尋常百姓也能穿上一件來自遼東的皮氅,中原中等人家,能穿上蜀中運來的錦緞。
由於大秦一直以來的開放態度,華夏文明開始融合周邊的文明,在食物和穿著上不斷改變著。
衣著從寬袍博袖,轉為簡約實用。
男子以幹練為美,女子以大氣為時尚。
圓領對襟小袖長袍的圓領袍開始出現。
先秦代時作為軍服,西漢作為內衣穿戴,到了魏晉時期,成為外衣,但並不流行。
衣服最能體現一個時代的氣質。
而衣服也不僅僅是裝飾之物,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一躍而起,成為能與秦分庭抗禮的軍事強國。
魏晉名士們的寬衣博袖,既耗布料,又不方便勞動和作戰,除了率帥,幾乎一無是處。
這本身就與大秦務實的作風不符。
朝廷提倡圓領袍之後,民間迅速掀起一股風潮。
官宦之家,黎民百姓紛紛效彷。
就連朝堂上的大臣,也會穿著各色圓領袍議事。
朝廷也迅速定向圓領袍的品級,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百姓則穿褐、雜色等等圓領細口的衣服,方便勞作,也翻遍打仗。
隨便一個農家兒郎,穿著圓領服,再配一把環首刀,也會顯得英姿颯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