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2/3 頁)
&rdo;在座的都是領導,但一個玩古董的都沒有,對於這個問題面面相覷。只有莫老饒有興趣地盯著那瓶子,等著下文。戴鶴軒道:&ldo;這是大明永樂年間的內府梅瓶。&rdo;
席間一陣驚嘆,不過驚訝中夾雜著幾絲失望。明代的瓷瓶雖然珍貴,但之前戴鶴軒把大家的心理預期抬得太高了,反而顯得落差太大了,就連莫老都微皺白眉,等著看他怎麼解釋。
戴鶴軒微微一笑:&ldo;各位緣分當真不淺。這件梅瓶,乃是永樂年間內府為天子朱棣所制,一直隱在南京民間,幾百年都沒被人發現,上個月剛剛被我訪得。但這寶物奇不在此處。而在於此瓶封口。&rdo;
他把梅瓶斜過去,在座的人看到它的瓶口被一個瓷蓋塞住,周圍一圈fèng隙呈暗黃顏色,顯然是密封用的封泥。戴鶴軒道:&ldo;大家仔細看這一圈封泥,沒有斷裂的痕跡。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自從永樂年間以來,這瓶子就從來沒有被人開啟過。&rdo;說完以後他抓起瓶頸晃了一晃,裡面傳來一陣水聲,在座的人臉色同時一變。
戴鶴軒道:&ldo;梅瓶乃是酒器,內府梅瓶裡頭,盛放的自然是給皇帝喝的御用佳釀。只是不知何故,這酒瓶未及開封就流落民間,一直儲存到了今天。瓶中古酒歷經七百餘年,未曾啟封,酒味可謂是醇厚如仙吶。&rdo;
聽到戴鶴軒這麼一說,領導們的眼睛直放光。茅臺放個二三十年,就已經是陳釀國寶了,這七百多年的酒,那簡直就是仙漿了。莫老看著酒瓶子,忽然開口問道:&ldo;這瓶子不是叫梅瓶嗎?應該是插花的,怎麼改裝酒了?&rdo;
&ldo;莫老你有所不知,這梅瓶在宋代本叫經瓶,後來到了明代,因為它口細頸短,只能容一枝梅花瘦骨插入,所以又得名梅瓶‐‐但不是說真用來插花,它仍舊是一件酒器。&rdo;
莫老捧起瓶子端詳了幾圈,連聲贊道:&ldo;好,好,真是一件好寶貝。&rdo;然後把瓶子遞還給戴鶴軒,眼神裡有不捨之意。王局長也嘖嘖道:&ldo;哎呀,珍藏七百年的美酒,不知是什麼味道。&rdo;他起了頭,其他人也隨聲附和。這些傢伙都是酒中好手,一見到這等奇珍,哪裡還能繼續淡定。
戴鶴軒手握梅瓶,對眾人道:&ldo;我剛才說過了。寶贈真君子,佛度有緣人。今日與各位齊聚此地,這就是緣分。緣分不到,不可強求。緣分到了,自然也不能錯過。&rdo;徒弟不失時機地遞過一把小巧的鐵錘。戴鶴軒抄起錘子:&ldo;今天我就破封啟瓶,與諸位一享這永樂佳釀!&rdo;
他話一出口,滿座皆驚。莫老連忙阻攔:&ldo;小戴啊,這不合適吧。永樂年間的酒,全國,不,全世界恐怕也只有這獨一份了,貴比千金。你為了我們幾個俗人就毀了這麼貴重的寶物,不值得啊。&rdo;
戴鶴軒淡然道:&ldo;莫老,我今日攜此寶到此,就是為了與諸位共享。這酒既然生在天地之間,唯有被人暢飲,才是它的本分。我得寶之時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上說是&l;我有嘉賓&r;之象,不可獨享。而我最好的嘉賓,今天不是都在這裡了嘛。&rdo;
他這幾句說得在座人人面色生輝,莫老也是頻頻頷首。我不由得佩服這傢伙,幾句話下來,既消除了客人們的疑懼,又不露痕跡地拍了一記響亮的馬屁。
莫老道:&ldo;既然小戴都這麼說了,那咱們就卻之不恭。&rdo;莫老一發話,其他人小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誇讚起戴鶴軒的慷慨義氣,一時氣氛十分熱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