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怎麼的,還想讓他們兩個在她的地盤來一出鴛鴦交頸的戲碼嗎?不好意思, 她有潔癖的。
就放下蓋碗, 笑著綿裡藏針的說著:&ldo;瞧嬸嬸這話說的。什麼叫沒個親近的人在我身邊陪伴著?姑母不就是我親近的人?我這天天來姑母的宮裡跟姑母說話兒, 一點兒都不覺得孤單寂寞呢。&rdo;
說著,宋瑾寧轉過頭看向宋太后, 用帶了兩分撒嬌的語氣說道:&ldo;就是我這天天來姑母的宮裡,怕姑母心裡煩我。&rdo;
宋太后十分的上道,當下就傾身過來, 抬手親暱的在宋瑾寧的手背上輕拍了兩下。
&ldo;姑母巴不得你天天過來給我解悶兒,怎麼會煩你?恨不得你晚間都不回去,留在我宮裡陪我才好。&rdo;
端的是一副母(姑母)慈女(侄女)孝的場面,十分的感人。
宋瑾芙看了,銀牙暗咬,默默的攥緊了手裡的錦帕。
同樣都是侄女兒,怎麼宋太后就這麼的厚此薄彼呢?
一張俏臉也不知掉是氣的還是怎麼的,憋的通紅。
相較她的喜怒形於色,同安伯夫人顯然已經磨鍊成了一隻老狐狸。
臉上笑容依舊,話鋒一轉,轉而說起宋太后的壽誕來。
&ldo;若我沒有記錯,太后娘娘的千秋節是在八月十五中秋這日罷?太后娘娘的壽誕可是大事,芙兒一直唸叨著。年初的時候就特地請了師父進府教她撫琴,說是等到您壽誕的那日要給您祝壽呢。&rdo;
祝什麼壽?擺明瞭是知道那一日李承宣肯定會在,想要一曲動君王心吧。
不過可惜啊,那晚你們所有人的風頭都會被江婉秋給壓下去。
都是狐狸。而且若真論起道行來,宋太后不曉得要比同安伯夫人高多少,所以就她這麼點彎彎繞繞的心思怎麼能瞞得過宋太后。
不過宋太后也沒有點明,只點了點頭,說道:&ldo;芙兒有心了。&rdo;
反倒是宋瑾寧來了興趣,笑著對同安伯夫人說道:&ldo;姑母的千秋節自然得要熱熱鬧鬧的才行,只有堂姐一個人撫琴怎麼夠?我記得咱們家還有幾個適齡的族姐族妹?嬸嬸回去不妨叫人細訪,挑那些個有才藝的,諸如有才的,會畫的,擅舞的,到時一併兒入宮給姑母祝壽,豈不熱鬧?&rdo;
同安伯夫人嘴角微抽。
這皇后到底是蠢笨如牛,還是真的賢良大度?
難道不知她此舉就是為了送芙兒進宮做妃嬪?
可她還嫌只送一個進宮不夠似的,要多送幾個?
真要多送幾個,到時分了你的寵,看你到哪裡哭去。
不單同安伯夫人如此想,就是桂嬤嬤也有些摸不準宋瑾寧的心思。
等到同安伯夫人和宋瑾寧都先後作辭離去之後,她伺候著宋太后上床午歇。
不過宋太后這兩日風寒,睡的有些兒多,所以這會兒無論如何都睡不著了。
在床榻上輾轉反側了好一會兒仍無睡意之後,索性坐起來斜靠在床頭,叫了桂嬤嬤過來說話。
桂嬤嬤是宋太后從孃家帶過來的丫鬟,這些年風風雨雨多虧有她的陪伴,主僕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遠非常人能比。是以好些常人不敢說的話兒桂嬤嬤敢說。
因說起上午的事兒,桂嬤嬤就道:&ldo;也不知道皇后娘娘到底是聽出來了同安伯夫人的言下之意呢,還是沒有聽出來。若是沒有聽出來,先前她分明拒絕了同安伯夫人說的想將芙姑娘送到宮裡跟她作伴的話,可要是聽出來了,怎麼後來她倒說您壽誕那日只芙姑娘一個人撫琴祝壽怎麼行?要將族中適齡有才藝的姑娘全都叫過來呢?&rdo;
宋太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