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歡度中秋(第1/2 頁)
第二日一早,趙東平就帶著趙東安和趙東雪回東營村。
賈東旭昨天就回了老家,趙東平因為和郭經理交易,還有去董師傅家,就晚回去了一天。
三人看到沿路莊稼地裡,都是忙碌收秋的人,他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到家後,家裡只有趙奶奶在家,她告訴趙東平,楊喜妹和趙爺爺他們都去互助組幫忙秋收去了。
趙東平打算去地裡把趙爺爺換回來。
換好乾活的衣服,拎著奶奶燒的涼白開,他就和趙東安一起下了地。
兩人找到地裡,廢話不多說,就開始幹活,今天是掰玉米。
這家玉米地有五畝多地,人多力量大,五畝地的玉米一天就弄利索了。
接下來是趙德福家,趙東平家排第三,一直忙碌了一個星期,地裡的玉米,大豆都收了回來。
地裡只剩下花生和紅薯,它們的成熟期較晚,還要再等一個月才能收割。
秋收過後,楊喜妹他們名下的土地被划走,家裡只剩下趙爺爺和趙奶奶的地,家裡氣氛為此還低迷了兩天。
土地對於農民來說,那是生存的根本,這些就連趙東雪這樣的小姑娘心裡都清楚的很。
在秋收期間,趙東平聽趙德福說,鄉里成立了農村生產合作社,村裡馬上也要實行。
這應該就是“初級農業合作社”,實行土地入股分紅。
就是土地仍是私人所有,但需要集中到合作社,合作社負責統一耕種,收穫後根據農民的土地入股數量來進行“土地分紅”。
合作社每年的土地收成實行統一分配。
分配的錢首先要扣除當年生產期間所花費的費用,比如購買種子、興修水利所花費的費用,這些都是生產時所花費的費用。
還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和公益金。
還有扣除一些社員入股的尚未公有化的其他生產資料,像牲口和農具,還有自家地裡打的井,這些都可以入股分紅,所有權還是歸私人所有。但這些也得給農戶報酬,不能白用。
還有社員參加勞動所得報酬,多勞多得。
扣除這四項支出後,剩餘的部分,才按土地多少進行分配。
以後東營村就是合作社下屬的生產隊,生產隊下面可以按生產需要,再劃分若干個生產組。
……
秋收過後就是中秋節,中秋節過後,趙東平他們就要回到城裡了。
楊喜妹知道兒女馬上要回城裡,就把上次李家回禮中的野味拿出來燉了。
還拿出趙東平買的水果和月餅,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過了箇中秋節。
這次趙東平拿回來東西,楊喜妹雖然嘴上也說,心裡也疼,但更多的是慢慢接受。
她也看出大兒子進城後,變化越來越大,主意也越來越大,跟他爹一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就會糊弄她。
不過,這些對於還殘留著以夫為天,夫死從子的封建思想的楊喜妹來說,更多的是接受。
現在她顧不上想這些,兒女馬上又要進城,她得多做些好吃的,讓他們吃飽吃好。
中秋夜晚,月光如銀,灑在五十年代的小院中。
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共度這個傳統佳節。
趙奶奶笑容滿面的給孩子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趙東平印象裡聽了很多遍,但就覺得今年的故事格外好聽。
楊喜妹在廚房忙碌的準備著月餅和水果。
趙東安耳朵裡聽著奶奶年年講一遍的故事,眼睛卻時不時瞄向廚房的方向。
趙東雪也差不多,她再懂事,也是個貪吃的孩子。
只有趙東平和趙爺爺兩位比較捧場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