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字元伯(第1/2 頁)
啟德十六年,大順國上京城,終點書齋水仙堂中。
“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徵袍。正行間,山坡下又撞出兩支軍,乃夏侯惇部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一個使大斧,一個使畫戟,大喝:‘趙雲快下馬受縛!’
正是:才離虎窟愈生去,又遇龍潭鼓浪來。
畢竟子龍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閱至此,典少遊輕輕嘆了口氣。
胸口有一股意猶未盡的壓抑感,也不知那趙子龍下回又該如何。
打眼瞧了瞧案頭幾卷書頁開頭,赫然寫著——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作者‘小字元伯’。
只不過,這章回更新,已然是三日之前,現如今遲遲未見新篇章問世。
典少遊正要起身離開案桌,正好看到門外有人影出現。
“哦,子良你來了,正打算去找你呢!”
“主修找我何事?我也是想著來找主修彙報這一旬書齋和水仙堂在架書籍情況。”
“那你先說吧。”
約莫半個時辰後,聽完典子良的闡述,典少遊更是對這《三國演義》和‘小字元伯’湧起濃厚興趣。
“主修,怎麼了?為何眉頭緊鎖?”典子良見典少遊一言不發,一臉沉思模樣,當即小聲問道,心中以為是自己哪裡說得不對,或是方才說得太粗陋了些。
“倒沒什麼!子良,方才我想去找你,便是打算了解一下這《三國演義》的情況,現在看到你呈上的總結,更加覺得有趣至極。”
典少遊說完,左手拿起典子良新鮮出爐的一旬總報,右手拿著之前連續啃讀兩次的《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的書卷。
左瞧瞧右看看,腦子裡盤算許多念頭。
典子良見狀,臉上浮現輕鬆神色,只要不是自己做了什麼錯事便可,當下隨意回道:“主修,這《三國演義》我也看過,確實蠻有意思的。”
“初讀覺得難登大雅之堂,必不讓人心喜。”
“然而每一章回讀完,卻心中空落落的,總想知道後面發生的故事。”
“尤其是其中刻畫的人物,那恢弘的戰場,還有層出不窮的各方豪傑,令人心神嚮往。”
“不過,文筆倒是粗糙了些,算是市井小文。”
聽著典子良的評頭論足,典少遊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對了,這個‘小字元伯’,你可知道是什麼來歷?”典少遊想了一下問道。
“回主修,略有耳聞。聽說是去年入京趕考恩科的學子,只不過名落孫山,成了個落榜的窮困秀才。後來好像與杏仁結識了,一開始纏著她要在我們書齋中發書,但字裡行間筆墨不足,多次被婉拒。”
“之後杏仁心軟,聽聞其他九堂都已經拒過他了,便冒險讓他把書稿拿來。”
“沒成想,這種大白話的粗鄙文章,竟成了市井人心頭好,一炮而響。”
“對了,我記得,此人自稱,大名張愚,小字元伯。”
原來,元伯是此人的表字,難怪用做著作人名。
只是,現今文人早就不喜取字,那都是數千年前蠻荒時代計程車子講究身份和涵養,才給自己加了這麼個稱呼,以示親近。
典少遊腦海中過了一遍,對於張愚此人,有一個初步判斷,無非是窮酸文人一枚,卻走了一條離經叛道之路。
不過,卻似在循規蹈矩、死氣沉沉的文壇中,突然加了一點沁人心脾的清香。
“子良,我看這《三國演義》已然停更三天,你可知緣故?”
“不知!聽說杏仁急死了!”
“此書如今在書齋種子榜、鮮花榜、刀片榜上都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