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春秋魯莊公七年原文 > 第671章 孔子修編六藝(2)

第671章 孔子修編六藝(2)(第2/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大師姐她修無情道!!逆世仙途:林風我有一把萬能農具聖祖大帝傳奇雙魂煉世傳龍王殿之狂龍覺醒五行魂靈之途劍破九垣天冒險與征途靈祖!荒觀隱神靈不讓我摸魚?那你們就都別活了!秩序之弦秦氏仙朝靈鐲仙緣星塵之誓吞天爭道龍仙傳說神話:諸神黃昏:修仙十萬次,終成仙帝

大司寇、行攝相事,是實打實的執政大夫。

如今的孔子,年近七十,曾經追求出仕為官,意欲將滿腹經倫用於治國理政造福百姓上,但終歸悻悻而罷。

如今,見弟子言偃在武城治理得當,孔子非賞感慨,道:“沒有活在大道盛行的那個年代,沒有活在三代明君當政的年代,遺憾吶。那些個年代,‘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真令人嚮往。”

言偃牢牢記住了孔子的話,“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這就是咱儒家弟子所追求的大同社會景象啊。

孔子對言偃:“治理武城以來,武城是否有看得上的人才?”

言偃心中一動,立即答道:“有一人,乃本地世家,澹臺人氏,名滅明,字子羽,長弟子六歲。弟子觀之,此人剛直不阿,行不由徑,致力於學業,對禮教文學有相當研究,其學識之淵博,弟子十分佩服,夫子何不一見?”

行不由徑,指的是從來不走捷徑,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從來不走後門。這樣的人,光明磊落,心底坦蕩,絕對的君子。

孔子大喜,在言偃的安排下,澹臺滅明與孔子相見。但孔子見到澹臺滅明時,見澹臺滅明相貌醜陋,心中不喜。

但澹臺滅明是武城當地豪門世家,其父親曾擔任過武城邑宰,因吳軍入侵中防備不嚴導致城邑被吳軍佔領,從而被罷官。且從澹臺滅明的談吐來看,此人確實才識過人,最終孔子算是收了澹臺滅明為弟子。

但不知何故,孔子與澹臺滅明貌似真的沒有緣分,反正孔子一見到澹臺滅明那張醜陋的臉就心生不快。性子直率的孔子又不會過於掩飾,澹臺滅明也知道自己根本不受孔子待見,因此在學問上得到孔子的親自指點並不多。

但澹臺滅明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反而他加緊研究儒學,下苦功專研學問,使其學識才華在孔門弟子中很快脫穎而出。

澹臺滅明後來南下楚國,並開宗立派,傳學收徒,弟子竟然有三百之多,他是孔門弟子中第一個將儒家思想傳到南方的,也是在孔子時代就收徒較多的,為儒家思想的發揚和傳播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所以,後來孔子知道澹臺滅明在楚國收徒傳道的事後,非賞感慨,對眾弟子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二三子,切莫學為師,賢與不賢,絕非相貌皮囊可觀之。”

澹臺滅明是言偃發現並推薦給孔子的,所以說言偃可謂是將澹臺滅明引向儒門的引路人,結果造就了一位傑出的儒家弟子,孔子七十二賢。

有意思的是,澹臺滅明南下楚國收徒傳道,而言偃自己後來也南下回自己的母國吳國收徒傳道,影響甚巨,人稱“南方夫子”。

孔子聽說言偃去了吳國宣揚儒家思想,非賞高興,給出了“吾門有偃,吾道其南”的超高階評價。

據說,大約於公元前444年,言偃赴東海之濱開設學館,招收弟子,傳播儒學思想,倡導禮教文化,崇尚“敬奉賢人,見賢思齊”,被當地百姓尊為“賢人”。

言偃去世後,當地百姓為紀念言偃,將該地取名為“奉賢”,為言偃建祠以紀念,這便是如今上海奉賢區的由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嬌軟美人在民國當文豪自掛桃花枝渣了四個渣攻後我跑路了兵巡天下一品妙妻(轉行做貴妻之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