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1/6 頁)
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七十三章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矛和盾並不是某一方總是對的,若一方總是對的,矛總是無法刺穿盾,盾總是防不住矛,那就碰撞不出什麼火花,更沒有什麼國之大疑,更談不上什麼進步了。
以大明閹黨為例,洪武時太祖高皇帝立了鐵牌說宦官不得干政,永樂朝時正式成立了司禮監;宣德年間宦官式微漸隱,正統年間王振當朝;景泰年間,宦官無為,天順年間,宦官曹吉祥甚至能領兵造反;
成化年間,汪直建立了西廠,人人自危,弘治年間,‘眾正’盈朝,宦官無法伸張;正德年間,劉瑾領著八虎設立內行廠,人稱立皇帝,嘉靖年間,陸炳掌錦衣衛,宦官屈於錦衣衛之下;
隆慶年間,宦官出了個陳洪和內閣首輔高拱勾勾搭搭,萬曆初年宦官仍有馮保煊赫,到了萬曆十五年後,宦官開始恬靜起來。
只以宦官為觀察物件,就會發現大明的政治,宦官和文官的衝突,也並不是宦官一直權勢滔天,而是潮起潮落,此起彼伏。
這種潮起潮落,是辯證前進的過程。
張居正思索了良久,俯首說道:“陛下,要不看看《帝鑑圖說》?”
張居正略有所悟,但他還是沒有想明白,就只能讓陛下稍微等等他,等他完全想明白,再為陛下解惑。
“那就看看帝鑑圖說吧。”朱翊鈞也沒有一味求快,而是選擇了等一等張居正思慮。
文華殿講筵的時候,全晉會館內,楊博、王崇古、張四維齊聚於書房之內,討論著朝中之事。
“元輔欺人太甚!藉著閱視鼎建之事,罷免了我們十個參將,他還想怎樣!我們在宣大跟韃靼人拼命的時候,他在哪裡?!現在追擊愈甚,他想做什麼?!”張四維聽聞朝堂之事,拍桌而起,破口大罵。
十個參將還不夠,居然還要把監察權伸到邊方的糧餉之上!
楊博卻伸出手示意張四維稍安勿躁,開口說道:“你也沒跟韃靼人拼命,馬芳說這話是有資格的,你流過血嗎?也不嫌害臊。”
“元輔並沒有把監察之事蔓延到貢市之上,李樂的事兒,教訓已經夠了,若是這次阻攔元輔,他怕是要把手伸進貢市來了,鼎建也好、糧餉也罷,都不是根本。”
李樂的教訓,已經足夠了,非要引來張居正的打擊報復,一旦貢市有了問題,俺答封貢有了問題,晉黨就真的危險了。
“親家說得對。”王崇古極為認真的思考之後,贊同的楊博的說法,張居正這個人眥睚必報,別惹到他,大家還能好說好商量,若是真的非要惹他,那他報復起來,動若雷霆,打的人根本還不過手來。
大家的政鬥水準,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沒必要跟張居正過不去。
張四維看著兩個長輩,面對張居正的攻勢選擇了畏首畏尾,略微有些不滿的說道:“那舅舅說怎麼辦?”
王崇古看著楊博說道:“我覺得,還是仿照舊例屯田吧,一口吃的,給就給了。”
納銀開中以來,過去的那些個商屯的田畝都荒廢了,土地荒著也是荒著,給衛所軍士種點地,餵飽了軍卒也是好事。
王崇古慫了,他是真的不敢惹張居正了。
誰愛去招惹誰去,別帶著他王崇古就行。
“王國光專門找我說了此事,戶部的意思也不是說要斷了銀錢,而是以實物發糧餉後,朝廷折銀給邊防軍鎮,如果要理解的話,朝廷的銀子就是過去的鹽引。”等到王崇古鬆口後,楊博才透露出一點點的訊息來。
王國光改銀為實物,並不是說朝廷就不養邊方了,而是以實物作為監察,核發白銀,屯田從商賈,改為了地方軍鎮,一定程度上恢復軍鎮衛所的屯田。
張四維認真的品味了一下,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