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這正是曹操所要達到的目的。
曹操和韓遂根本沒談什麼實質問題,只不過聊些京都往事。但馬超卻被曹操的表現所矇蔽,產生了錯覺。韓遂回來,馬超便問:&ot;曹操都說了些什麼?&ot;韓遂說:&ot;沒說什麼重要的事。&ot;可馬超卻不信。他覺得韓遂有什麼事瞞著他,對他產生了猜疑。
……
第五節巨星隕落五丈原
建興九年(231)春,沉寂了整整三年的漢中至祁山的小路又熱鬧起來。
呼呼拉拉的戰旗聲,嘀嘀噠噠的馬蹄聲,叮叮的兵甲碰擊聲,吱吱呀呀的木牛移動聲,吵醒了夢中的大山、沉睡的河流,似乎在告訴它們:我們又來了!
這是諸葛亮組織的第四次北伐。
路,還是第一次北伐所走之路。
目標,還是第一次北伐所指向的目標。
然而,這次北伐與第一次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經過三年的戰爭實踐,諸葛亮已經總結了不少對敵鬥爭的經驗,這次北伐,他就改變了往日圍城攻堅的戰術。
這次北伐,諸葛亮還動用了木牛,這是他新研製發明的運糧工具。使用木牛,可以節省運糧的人力,意味著可以在與魏軍戰鬥中投入更多的兵力。
敵人方面也有了變化。與諸葛亮對抗了三年的曹魏大司馬曹真,體力不支,重病在臥。曹真是一位久經戰陣,經驗豐富的指揮將領,曹魏智囊人物桓範曾稱讚說:&ot;曹子丹(曹真字)佳人。&ot;可見他並非無能將領。曹真的重病不起,對諸葛亮北伐倒不是一件壞事,如果曹魏政權派來接替曹真的是個平庸之輩,對諸葛亮的取勝倒多了一分把握。
但是魏明帝也不傻,他任命接替曹真位置的是比曹真更厲害的司馬懿。司馬懿軍事上運籌帷幄,機謀應變的才幹,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一件事是前面所說的攻殺新城太守孟達之事。孟達按照常規預料,司馬懿發覺其造反後,要一個月內才可趕到。但司馬懿卻不循常規,僅用八天便趕到新城,殺孟達一個措手不及。
還有一件事是他征伐遼東割據者公孫淵。公孫淵祖孫三代割據遼東,到公孫淵這一輩,又和孫吳勾結,嚴重威脅著曹魏北部的安全。所以,魏明帝於景初二年(238)春正月,詔令司馬懿率眾討遼東。臨行前,魏明帝問司馬懿:
第73節:第九章殫精竭智(8)
&ot;你認為公孫淵對於大軍徵討將採取何種對策?&ot;
司馬懿說:&ot;不外乎上、中、下三策。&ot;
魏明帝問:&ot;哪三策呢?&ot;
司馬懿答:&ot;上策是棄城北走,中策是據遼水御我大軍,下策是守襄平(今遼寧遼陽)坐以待擒。&ot;
&ot;那你再估計一下,公孫淵於此三策會取哪種呢?&ot;
司馬懿分析說:&ot;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預先有所捨棄,公孫淵不是這種人。他一定認為我軍遠徵遼東,不能持久,必先據遼水,固守襄平。&ot;
魏明帝聽了司馬懿的分析,覺得他知己知彼,分析精到,一定會得勝而歸,便說:&ot;願卿早日凱旋,朕當設宴為你洗塵。&ot;
司馬懿十分有把握地說:&ot;我往遼東需要百日,攻克遼東需要百日,返回需要百日,中間休養士卒需用六十日,請陛下一年之後準備好宴席,我將準時赴宴。&ot;
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當曹魏大軍到遼東之後,公孫淵遣其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數萬屯於遼河畔,在軍營外圍挖出二十多里長的塹壕。見曹兵到,卑衍立即迎戰。司馬懿派將軍胡遵將卑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