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2 頁)
,有著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優勢。在江夏郡的西面,只有周瑜率領的三萬孫吳軍隊與曹軍作戰,而孫吳的大部分軍力在江夏郡的東面。諸葛亮率劉備集團主力二萬多人駐紮此地,一旦向西南荊州方向發展,動作要比孫吳迅速得多。
以後的事實證明,諸葛亮先屯駐江夏,以後不失時宜地離開江夏,都是同當時緊張的軍事鬥爭密切相關的。
孫吳與劉備之間,是一種既有聯合又有爭鬥的關係。
在孫權集團中,既主張抗禦曹操,又主張抑制劉備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瑜。早在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就駁斥降曹論調,力主抗曹。他對敵我雙方優劣的分析,在許多方面與諸葛亮極為相似。所不同的是,諸葛亮明確提出孫劉聯合的主張,而周瑜雖未反對聯合卻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這絕不是周瑜的一時疏忽。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周瑜是相當精細的人。據記載,周瑜&ot;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缺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ot;曲有誤,周郎顧。&ot;&ot;一支曲子,個別音符演奏錯了都能聽出來,說明他不是個粗心的人。舉兵抗曹是一部大樂章,如果在周瑜心目中,聯劉抗曹是這個大樂章中的重要樂段,他怎會將其忽略呢?有一段記載能說明赤壁之戰前周瑜的心境及他與劉備間的微妙關係:
備(即劉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即周瑜)船,馳往白備。備曰:&ot;何以知非青、徐軍邪?&ot;吏對曰:&ot;以船知之。&ot;備遣人慰勞之。瑜曰:&ot;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ot;備謂關羽、張飛曰:&ot;彼欲致我,我今自結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ot;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ot;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ot;瑜曰:&ot;三萬人。&ot;備曰:&ot;恨少。&ot;瑜曰:&ot;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ot;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ot;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ot;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